搜索
收藏
加強理論宣講工作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時間:2025-02-21 來源:《黨建》雜志2025年第2期 作者:劉軍
近年來,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立足自身實際,充分整合資源,積極創新理論宣講方式方法,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宣講黨的創新理論,有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建強隊伍,讓理論宣講更具吸引力、感染力
海港區著力加強理論宣講人才隊伍建設,分類打造了“草根”宣講團、文藝輕騎兵宣講團、道德模范宣講團、巾幗宣講團4支特色宣講隊伍,不斷講活、講透黨的創新理論、惠民政策、百姓故事。
“草根”宣講團突出通俗化闡釋。針對基層理論宣講面臨的群眾聽不懂、聽不進、不愛聽等問題,海港區于2012年成立了“草根”宣講團,由社會各行各業的“草根”宣講員組成,他們以樸素情感為紐帶,以身邊故事為載體,以面對面講述為表現方式,堅持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小故事反映大時代、小場景展現大情懷,以心靈觸及心靈、以情感觸動情感,充分調動基層群眾參與宣講的熱情,深受廣大群眾歡迎。文藝輕騎兵宣講團突出藝術化呈現。文藝輕騎兵宣講團由海港經濟開發區、鎮、街道的19支特色文藝宣講隊伍組成,用戲劇、歌舞、大鼓、詩詞、情景劇、小品等多種文藝形式向群眾宣傳黨的創新理論,讓廣大群眾在情境中體驗、在體驗中領悟、在愉悅中學習。比如,海港區海港鎮評腔文藝宣演團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編制快板《黨的二十大指航程》、戲曲《區委書記下鄉到咱家》、評劇《唱支山歌給黨聽》等原創文藝節目,讓理論宣講更接地氣。道德模范宣講團突出示范性引領。道德模范宣講團由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以及省、市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人物組成,他們采取報告會、座談會、宣講會、故事會等形式,生動講述群眾身邊榜樣人物的感人事跡。巾幗宣講團突出凝聚“她”力量。巾幗宣講團由政治素質強、工作作風實、表達能力好、群眾認可度高的優秀女性代表、優秀巾幗志愿者等組成,她們面向基層群眾特別是女性群體,以“宣講+報告會”“宣講+座談會”“宣講+故事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宣講。
創新形式,讓理論宣講更具親和力、說服力
海港區緊密結合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創新形式、多措并舉,積極開展接地氣的“鮮活”宣講,讓理論宣講更好地聚人氣、潤民心。
“對象化”宣講。堅持在接地氣、添活力上下功夫,面向不同宣講對象采取不同的宣講方式,實現宣講效果最大化。例如,海港區巾幗宣講團團長、天洋新城社區黨委書記根據自身工作學習經歷,結合社區近年來的發展變化,為轄區干部群眾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讓社區群眾深切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實在在變化。“草根”宣講團宣講員針對軍工里小區環境差等問題,向居民宣講環境保護知識、倡導健康生活理念,推動居民素質和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小區環境得到顯著改善。“體驗式”宣講。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通過現場參觀、實地體驗等方式開展宣講。例如,在海港區東華里小學,宣講員圍繞綠色低碳發展,以垃圾分類為切入點,向同學們講述各地推動綠色發展的創新舉措,并通過播放視頻、模擬垃圾分類情景等形式,向同學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高青少年的環保意識。“互動化”宣講。采用談心交流、你問我答等形式,面對面把理論講透、心貼心把政策說清,在互動與溝通中傾聽民聲、收集民意、贏得民心。例如,海港區“草根”宣講團成員在河東街道煤港里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學習亭,以互動化方式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家圍繞共同富裕這一主題,結合自身感受說變化、談體會,將單向灌輸式宣講轉變為雙向互動式宣講。“菜單化”宣講。接受群眾“點餐”,以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切入點“量身定制”宣講內容,實現由“我說什么你聽什么”到“你要什么我講什么”的轉變。例如,河東街道工人南里第二社區推出群眾點單服務模式,群眾在網格微信群點單,由社區進行統一派單,宣講員接單后與群眾面對面進行互動交流,結合群眾需要精準化講好黨的創新理論、黨的方針政策。
拓展陣地,讓理論宣講更具影響力、感召力
海港區堅持群眾在哪里、宣講陣地就延伸到哪里、黨的聲音就傳遞到哪里,積極拓展宣講陣地,讓理論宣講在基層不斷走深走實。
因地制宜,方便群眾參與。堅持理論宣講聚焦人民、服務群眾,把黨的創新理論、國家惠民政策等送到村居街頭、田間地頭、車間碼頭,送進廣大群眾的心坎里。例如,海陽鎮道德模范宣講團成員在海陽鎮栗園村村民廣場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文化路街道海建里社區“草根”宣講團宣講員在小區“民心亭”,以“拉家常”形式進行理論宣講。在線直播,打破時空限制。積極探索線上宣講新形式,讓理論宣講“小課堂”由“一時一地”變為“隨時隨地”。例如,東環路街道充分利用“東環e家”頭條號、東安里社區“溫馨之聲”紅色電臺等新媒體平臺,開設“東環領讀者”線上宣講專欄,充分吸納百姓名嘴、身邊榜樣、轄區企事業單位優秀黨員加入,讓理論宣講“朋友圈”越來越大;白塔嶺街道開設紅色直播間,“草根”宣講團成員定期進行宣講直播,實現群眾隨時隨地學理論、悟思想。建立基地,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海港區在3個村、3個社區、2家企業、2個文化名家工作室組建了首批理論學習實踐轉化基地,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理論宣講與文明實踐活動,讓群眾深入感受黨的創新理論成果。例如,東環路街道東環里社區理論學習實踐轉化基地開設“紅色課堂”,定期組織開展理論宣講活動;港城大街街道建興里社區理論學習實踐轉化基地舉辦“黨群攜手慶華誕,鄰里同心共高歌”文藝宣講活動,以多種藝術形式將理論與文藝、政策與實際有機結合,生動講解黨的創新理論。
(作者系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責任編輯:李明娥
執行編輯:張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