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著眼于人 落腳于人
時間:2024-12-28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作者:夏海軍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建設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人民立場是貫穿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場,文化建設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項工作都要貫徹人民性要求。要深刻領會、系統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跟時代潮流、把握人民需求,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堅持為了人民。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決定的,體現了我們黨領導和推動文化建設的鮮明立場。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在文化領域的鮮明體現。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文化權益,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要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社會效益擺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以高質量文化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堅持依靠人民。文化依靠誰,關乎文化的主體力量。人民是歷史的主人,是文化創造的主體和源泉,是文化建設最廣泛、最深厚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脫離了人民群眾的文化就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人民群眾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根本依靠力量,是文化發展的創造者和推動者,是“真正的銅墻鐵壁”。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銳意創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隊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為人民群眾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主力軍創造條件、開辟渠道、搭建平臺。要尊重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從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汲取營養,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文化發展取得新成就。
堅持人民共享。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歸根結底是堅持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大力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讓文化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群眾,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文化權益,推動全體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堅持人民評價。人民群眾既是實踐主體,也是價值主體、評價主體。要堅持人民滿意標準,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新時代文化建設成效的根本標準。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傾聽人民心聲,用情反映人民實踐,根據人民群眾的需求和喜好,大力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作者系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講師團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明娥
執行編輯:張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