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四個維度”深刻把握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人民性
時間:2024-12-19 來源:人民網 作者:夏海軍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一脈相承,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具有鮮明的人民性。我們要從“四個維度”深刻領會、系統把握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人民性,堅定走好金融強國之路,開創新時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一是“為了誰”。“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的試金石,這一試金石試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明確回答了金融文化發展為了誰。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首先就要堅持人民立場,著眼于人、落腳于人,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金融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以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擦亮“金融為民”鮮明底色。
二是“依靠誰”。人民是歷史的主人,是文化創造的主體和源泉。脫離了人民,文化就會失去土壤、失去生機。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要做到“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落實“五要五不”的方法不盡相同,但只有扎根人民才是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要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積極營造識才、重才、愛才的良好政策環境,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金融干部人才隊伍。
三是“誰來享”。堅持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必然歸宿。樹牢服務群眾意識,堅定不移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打造更多與群眾共情、共榮、共生的金融文化陣地、載體、活動,持續提升群眾參與度、覆蓋面、滿意度。注意區分受眾群體,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為不同人群提供精準、豐富的文化服務。基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匹配金融高質量發展,優化金融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持續推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四是“誰來評”。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必須將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發展成果的根本標準。只有扎根人民,深入金融一線,用心傾聽人民心聲,用情反映人民實踐,金融文化產品和服務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既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又要實現以人傳文、以人彰文,進一步彰顯鑄魂育人作用,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條件。
(作者系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講師團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 )
責任編輯:李明娥
執行編輯:張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