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多措并舉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4-07-12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夏捍東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指出,“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形成新的增長點”。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著眼全國發展大局,立足區域實際,發揮自身優勢,明確主攻方向,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協同推進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培育壯大縣域經濟現代化產業體系。
注重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化發展。縣域經濟業態多元、潛力巨大。應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文化條件,確定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牢固樹立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把增加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放在突出位置,根據不同縣域特點,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糧食供給水平。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加強與中心城市、縣域之間協同互補、錯位發展,積極培育特色品牌,推動主導產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用好自然珍寶和文化瑰寶,加強縣域文旅經濟發展。
注重規劃布局,推進集群化發展。加強產業新城和產業集聚區建設,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應著眼長遠、突出重點、科學規劃、協同發展,全力打造核心競爭力強、上下游企業配套銜接的產業集群。推進農業產業化,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積極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引領示范和民營經濟生力軍作用,提升行業組織效能,探索組建產業合作平臺或聯合體,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培育壯大縣域經濟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加大對龍頭企業、優勢產業的扶持力度,鼓勵龍頭企業向外兼并重組,引導資源、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
注重科技支撐,提升智能化發展。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傳統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改造,提升先進制造業、電子商務、物流運輸、農牧種業等發展水平,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需求,融入區域“人工智能+”行動,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科學裝置等科技力量,通過技術轉讓、技術租賃等模式,培育壯大縣域經濟,布局建設未來產業。積極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出臺優惠政策,有序引導各類科技人才回鄉創業、下鄉創業,探索與高等學校、大院大所建立結對合作關系,鼓勵科研人員開展彈性服務。
注重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化發展。深刻領悟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的內涵要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做好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承接綠色制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發展生態旅游、民俗文化、休閑觀光、醫療康養、文體賽事等產業,打造綠色生態產業鏈和供應鏈。
責任編輯:李明娥
執行編輯:張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