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聚焦行業實際 謀劃發展良策
時間:2024-03-15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
3月7日晚,全國兩會安徽新聞中心舉行集中采訪活動,全國人大代表彭壽、徐淙祥應邀接受記者采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煥發青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我們應科學理解新質生產力,根據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行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國人大代表,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黨委書記、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說。
玻璃產業,既是傳統產業,也是新材料產業的重要部分,它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產業和未來產業都有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彭壽介紹,近年來,位于蚌埠的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創新成果。“比如,我們的30微米可折疊玻璃,就為信息顯示、柔性顯示及未來的顯示產業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材料。我們的銅銦鎵硒發電玻璃也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可以成為掛在墻上的‘油田’,為‘雙碳’戰略實施提供很好的支撐。”
“傳統產業并不等同落后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面。”彭壽認為,傳統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石,“傳統產業需要發展,我們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達到質優,讓傳統產業重新煥發青春。”
“很多戰略性新興產業經過一段時間發展,也會變成傳統產業?!迸韷叟e例說,碳纖維曾經是新興產業的“掌上明珠”、未來產業,但是隨著技術突破和產業規模擴大,它正在變成傳統產業,仍需要重視其發展?!耙淮牧?,一代裝備;一代裝備,一代產業。發展現代產業,應更加注重做好材料的支撐,把原料變成材料、把材料變成產品、把產品變成產業集群?!?/span>
“發展新質生產力,特別要防止一哄而上?!迸韷壅f,“新三樣”產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保持和提升“新三樣”產業的競爭力,必須用創新,用新的質優來形成更大的競爭優勢,真正做到“安徽制造”變成“安徽創造”變成中國品牌。“作為來自科技領域的代表,我將積極為安徽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戰略咨詢和建議,更好地服務安徽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太和縣種糧大戶協會會長徐淙祥:
強化農業科技應用 保障糧食穩產高產
“以前種地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勞力投入大?,F在種地重視科學技術,強調發展現代農業,咱們農業也有‘高科技’!”3月7日晚,全國人大代表、太和縣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基地黨支部書記、太和縣種糧大戶協會會長徐淙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并對糧食生產工作作出了詳細部署,尤其強調要推動大面積提高單產。
“規模出效益,科技創高產,機械減成本,政策是保障。”提及糧食穩產高產和增收的經驗,徐淙祥表示,要加強農業科學技術的應用,提高農產品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實現農業生產節本增收、生態環保的目標。
利用科技之翼,才能讓現代農業跑出“加速度”,助農“振翅高飛”,為端牢“中國飯碗”提供強大支撐。徐淙祥認為,要利用機械化耕作、科技化管理的方式提高糧食產量,用大型農業機械耕作,用無人機配肥配藥,用先進的農資促進農業生產的高效,優化種植方法,實現農田旱能灌、澇能排,做到旱澇保收。更重要的是,還要選擇高產、優質的糧食品種,確保種糧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針對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到鄉村施展天地,徐淙祥認為,關鍵是要讓農業成為一個“吃香”的產業,而這還需要有農業科技的助力和賦能,提高農業效率,讓產業價值實現躍升。此外,還要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農業保險覆蓋上加大投入,培養一批有知識、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業人才,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去年我們合作社的小麥平均畝產超600公斤,今年爭取在原來基礎上再增產5%至10%。”徐淙祥表示,今年計劃繼續引進新農機、新技術,提高糧食單產、增加總產、改善品質。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