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安徽:談履職心聲 獻發展良策
時間:2024-03-12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許昊杰 吳量亮
3月3日晚,2024全國兩會安徽新聞中心舉行第一場集中采訪活動,全國政協委員劉連新、錢家盛接受記者提問。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劉姜 攝
3月3日晚,全國兩會安徽新聞中心舉行首場集中采訪活動,全國政協委員劉連新、錢家盛應邀接受記者提問,談履職心聲、獻發展良策。
全國政協委員劉連新:
擴大醫保支付范圍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能力建設
“作為一線臨床醫生,我希望在醫保制度的改革上,能有更多的藥物和新的療法納入醫保支付范圍,讓老百姓能享受更便捷、更優質、更高效的醫療服務。”3月3日晚,提及對全國兩會的期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黨委書記劉連新如是說。
針對群眾看病都喜歡去大醫院、大城市的情況,如何進一步提高基層群眾就醫便利度和滿意度,并促進更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群眾選擇去大醫院、名醫院就診,是對健康的期盼和需求,應充分理解。但我們也要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讓群眾絕大多數的看病需求就地、就近解決。”劉連新建議加強基層醫療衛生能力的建設,在城市中可以讓社區醫院、基層醫院與省市級醫院和大學的附屬醫院建立有效的醫療聯合體。同時,建立縣域醫共體,讓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能形成一體化的管理,讓群眾能夠享受到均等的醫療服務。
劉連新表示,國家要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布局,通過政策的引導、基礎的激勵,讓更多醫生能夠走到基層醫院去,并利用繼續教育、遠程教育等學習培訓提升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能力,讓群眾在基層就能享受較好的醫療服務。
醫療服務一小步,民生健康一大步。當前,安徽正扎實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在長三角區域醫療一體化上,安徽還需要在哪些重點方向持續發力?
劉連新表示,在長三角的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一體化方面,需要安徽的頭部醫院在醫療技術水平能力方面追趕上先進地區的醫院。同時,長三角區域的醫保支付,包括收費的項目、收費的價格、可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等,也要做到一體化,并推動醫生在長三角范圍內能夠自由執業,讓群眾享受到長三角一體化所帶來的便利、高效和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劉連新介紹,此次全國兩會他就加強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提交提案,希望區域醫療中心能夠發揮更大作用,造福當地百姓。此外,他還圍繞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的話題建言獻策,希望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學研究能得到更好地應用。
全國政協委員錢家盛:
優化高校學科專業 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
“目前,高校專業與經濟社會發展不適應的情況在各地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進一步調整我們高校的專業結構,緊密對接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產業創新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大學副校長錢家盛一直關注高校專業設置與社會實際需求相匹配的問題。
近年來,安徽省持續優化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結構布局,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3年,安徽省高校共新增本專科專業點818個、改造114個、停招撤銷665個。目前,省屬高校服務十大新興產業的相關專業點3460個,占比58.12%,比2022年提高4.73個百分點。
錢家盛介紹,安徽大學在前兩年撤銷了十幾個專業,就是因為這些專業特色不鮮明、供給過剩、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了,與此同時又新增了包括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十幾個新專業。“不管刪除還是新增,目的就是適應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需要,促進高等教育與現代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錢家盛說。
當前,安徽省正持續推進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優化調整,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
“應著力建立教育、產業、科研相銜接的學科設置和人才培養機制,做好科學研究、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大文章。”錢家盛建議,應堅持問題導向,從高校學科專業供給與產業發展需求的匹配性中發現不足,推進高校學科專業結構不斷優化。在人才培養上,要加強對高校的分類指導,比如研究型大學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就要鼓勵學生在學術上繼續深造;應用型高校應以培養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為主。應加強產教融合,引入企業、行業等專家參與專業設置、課程內容調整、培養方案優化,促進產學研各環節跨界融合,讓高校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更好適應產業發展需要。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