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嚴格防止把商品交換原則帶到黨內
時間:2024-02-26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馮舟
黨內政治生態風清氣正,是黨始終保持旺盛生機的動力源泉,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向新征程的堅強保障。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旗幟鮮明提出“決不能把商品交換那一套搬到黨內政治生活和工作中來”,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要持之以恒凈化政治生態,“嚴格防止把商品交換原則帶到黨內”。這一系列重要要求既表明了我們黨對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政治生活的侵蝕危害的清醒認識和高度警惕,也展現了我們黨對堅守無產階級政黨政治本色的堅定態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凈化黨內政治生態,黨內政治生活展現新氣象,商品交換那一套在黨內政治生活中的空間越來越小。但是,也要清醒看到,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政治生活侵蝕的風險始終存在,是造成腐敗問題的重要根源。腐敗形式盡管多種多樣,但在公權私用、假公濟私、貪贓枉法、以權謀私這一點上是共同的,腐敗分子掉進了“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權交易”的泥潭,就是源于他們把商品交換原則滲透到黨內政治生活中,把公權異化為私利,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政治生活的侵蝕,嚴格防止把商品交換原則帶到黨內,關鍵是從嚴規范領導干部用權行為,嚴防權力商品化。干部履職行權時,是奉行“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還是堅守“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是有根本區別的。
一方面,我們要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積極宣傳廉潔理念、廉潔典型,營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風尚。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激發共產黨員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在面對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的矛盾時,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作出對黨和人民忠誠的選擇。
另一方面,通過制度建設厘清規范權力的運行邊界,抓住定政策、作決策、審批監管等關鍵權力,聚焦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權力配置和運行制約機制,進一步堵塞制度漏洞,規范自由裁量權,減少設租尋租機會。完善從嚴管理監督干部制度體系,加強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突出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和重點崗位干部的管理監督,特別是對“一把手”的管理監督,進一步規范公務員辭去公職后從業行為、領導干部家屬經商辦企業行為等,著力管好關鍵人、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管在關鍵時。
與此同時,從嚴懲治這一手決不能軟,對于靠權力抱成一團、用利益捆在一起、以圈子結黨營私的行為,對于政商“旋轉門”“逃逸式辭職”等問題背后的腐敗行為,對于“互通有無”“投桃報李”等形形色色的利益交換行為,必須嚴查到底,決不姑息,決不讓商品交換原則在黨內政治生活中有存身之地,始終保持黨內政治生態風清氣正,使黨永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人們向往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水、清澈蔚藍的天空,更期盼清廉的風尚、清爽的交往、清朗的政治生態。黨員干部只有自覺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守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不讓“商品交換那一套”在黨內政治生活和工作中有存身之地,才能推動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促進政治生態山清水秀。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