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安徽合肥蜀山區:基層理論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時間:2024-02-26 來源:“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余娜 朱紅英 孫雨靜
幾條板凳,溫暖人心;理論宣講,聲聲入耳。
近年來,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五里墩街道深挖用活轄區紅色資源稟賦,積極探索新時代基層理論宣講新路徑,通過組建“先鋒宣講團”,開展“紅色口述史”等系列活動,有力營造向上向善向好的社會氛圍。2023年以來,共開展宣講近300場,覆蓋聽眾2萬余人。
合肥市第48中學學生在紅色口述史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小團隊”煥發“大能量”
身為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五里墩“先鋒宣講團”副團長,陳相珍是個大忙人。
2月1日下午,合肥市第48中學的40名同學來到青陽路社區紅色口述史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陳相珍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宣講。“在淠河東路這條不足900米的道路上,有300多人獲得國家功勛章和紀念章,500多人參加過‘兩彈一星’核試驗,3000多人參與過預警機研究……這里有著數不盡的英雄,說不完的英雄故事。”
宣講見行見效,隊伍打造為先。優質的宣講隊伍、豐富的宣講資料、精良的宣講指導,為五里墩“先鋒宣講團”開展工作搭建起高效平臺,營造出濃厚氛圍,也提供了優良環境。
近年來,五里墩街道從轄區黨校教師、黨務工作者、黨員干部、模范人物、優秀志愿者中,選拔有水平、有能力、有精力且樂于奉獻的同志,建立“先鋒宣講團”,同時培優“核心層”。
“宣講團下設7支宣講分隊,包括紅色口述分隊、理論輕騎分隊、草根文藝分隊等,共591人。”五里墩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宣講員們立足本職工作,春風化雨講好創新理論,深受群眾歡迎。
同時,五里墩街道加強與省內知名專家、學者的溝通合作,先后邀請省市委黨校、安徽大學等高校的理論專家擔任“特約老師”,對宣講隊員開展“定向輔導”,進一步深化宣講效果。
“小巷故事匯”理論宣講。
“小故事”印證“大發展”
日前,在五里墩街道,團安村社區“小巷故事匯”理論宣講培訓班正在火熱進行。該培訓班搭建紅色宣傳平臺,以老黨員、優秀行業模范、青少年等為切入點,傳播紅色文化,培植社區紅色文化“碩果”。
“合肥是三國故地、淮軍故里,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英雄人物,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城市,淠河路的英雄群體也是合肥一個閃亮的地標。”五里墩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宣講,才能讓大家更好地接受紅色教育,滋養初心,汲取力量。
五里墩街道通過整合資源、共建共享,將宣講陣地向基層延伸,構建廣覆蓋、多功能的“三館八中心,十站多廣場”,擴大宣講輻射力。
借助轄區紅色資源,五里墩街道組織成員專門挖掘整理形成《淠河路上英雄多》等主題宣講稿件,在周邊小區及全省其他地市大力宣傳轄區英雄人物故事和精神,通過走進小學、幼兒園開展“童心向黨”主題活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一個陣地就是一個生動講堂。五里墩街道建設“紅色口述史館”,對轄區內軍休三所、四所以及核工業二二一廠、901醫院等老軍人事跡,通過采集口述史、收集勛章、錄制影像等方式進行集中展示展播,用身邊人的事跡進行鮮活的愛國主義教育。
同時,與核工業二二一局合肥管理處共建“兩彈一星”精神紀念展館合肥館,以傳承“兩彈一星”精神、凝聚民族復興力量為主題,由“事業篇”“精神篇”“幸福篇”三個篇章組成,涵蓋了“兩彈一星”研制過程的歷史照片、珍貴實物和模型展品,展現了核工業人六十多年來的奮斗故事和取得的輝煌成果,生動講述了核工業人孕育、錘煉、鑄就“兩彈一星”精神的感人故事。
一年來,8000余人在此體驗感悟了紅色文化,也接受了形式多樣的理論宣講教育。
居民參加綠蔭黨課。(資料圖)
“小課堂”鋪就“大路線”
“群眾想聽什么就講什么,什么時候聽就什么時候講,哪里有聽講需求,哪里就有宣講聲音。”宣講團將宣講融入“街頭巷尾”“柴米油鹽”,提供一份份供需匹配的宣講“菜單”,讓群眾按需點“菜”、快樂享“單”。
2月5日下午,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二學生薛中揚將一面繡有“賡續紅色精神 厚植愛國情懷”的錦旗送到五里墩街道,感謝街道“先鋒宣講團”調研團隊的指導與幫助。
2023年2月10日,五里墩街道“先鋒宣講團”在紅色口述史館開展宣講活動,薛中楊在現場了解了淠河路的英雄故事和副團長陳相珍的事跡。4月,他和同學從江蘇來到淠河路開展學習調研活動。9月,薛中楊團隊參加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活動江蘇省選拔賽,他們以淠河路的英雄故事為題,榮獲省賽三等獎的佳績。“你們的故事十分感人,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宣講團自成立后,緊緊抓住重大時政節點開展集中巡回宣講,力求每一個重要時刻都有理論“營養”滋潤黨員群眾。
群眾點單、團隊接單。結合各社區特色,五里墩街道確定不同的宣講主題。在青陽路社區,組織“綠蔭微黨課”廣場宣講;在清溪路社區,設立“老兵初心講堂”,讓老兵們分享在部隊、地方的不同崗位心得,勉勵聽眾在崗盡責;在團安村社區,讓“小巷黨課”走進百姓家門口……眾多宣講因地制宜,力求每一個轄區點位都有“特色菜單”,讓群眾開心享“單”。
為了讓宣講團的“好聲音”傳得更遠,街道積極鼓勵宣講團成員“走出去”,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傳揚社會正能量。如宣講團副團長陳相珍被省委講師團聘為“百姓宣講團”成員,其以街道“紅色資源”為主題的宣講《淠河路上英雄多》,在全省開講200余場次,深受黨員群眾歡迎。
近年來,五里墩街道還在宣講中發掘人才,培育群眾身邊的社區治理帶頭人,開展“先鋒匯聚 我心向黨”社區帶頭人評選活動,挖掘出宣講、調解等各類帶頭人305人,通過身邊人講述身邊事,帶動身邊人影響身邊人。清溪路社區天龍居小區自治小組積極與物業公司溝通,爭取了公共收益投入6萬元,對4個樓棟新增汽車充電樁4處,將6處黃土裸露的空地翻建成6個帶頂的車棚,并新增200余個電瓶車充電處,徹底解決小區電動車長期亂停放問題,受到小區居民的一致稱贊。
火熱宣講筑牢思想根基,在合肥市蜀山區五里墩街道,“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理念,已成為廣大干群入心入腦的普遍共識。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