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讓“新”字更突出、更鮮明
時間:2024-02-23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成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作出了全面闡釋、系統部署。推進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加以牽引,而新質生產力在實踐中已經形成并展現出強勁勢頭。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不斷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新質生產力的提出,為中國式現代化開辟了新賽道、注入了新動能。把握新質生產力概念可以具體落腳到3個維度。一是新,擺脫了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二是質,關鍵在質優,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征;三是生產力,本質就是符合新發展理念,能夠創造出新技術、新價值、新產業、新動能的先進生產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能夠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核心支撐。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蓬勃發展。在新質生產力形成和發展的背景下,我們要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通過增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強人才戰略支撐,下好搶占發展制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的“先手棋”,讓新質生產力奔騰澎湃,為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深入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一是緊抓創新“牛鼻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點燃新引擎。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關鍵一招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強制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攻關,著力構建自主可控的技術支撐體系。加強傳統制造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聯合行業內優勢企業開展聯合攻關,著力攻克制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卡脖子”難題,不斷推動傳統制造業實現升級蝶變。同時,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對新一代信息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及航天航空、海洋和高端裝備等產業,發展急需的關鍵技術,對全國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和重大產業技術創新專項項目給予重點支持。此外,加大未來產業的前沿技術儲備。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開展更多前沿性和顛覆性技術研究,加強衛星互聯網等未來產業發展所需的應用場景仿真、6G技術、量子通信、石墨烯等前沿技術和專利布局,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率、深化科技協同創新,做到改造提升一批、攻克一批、預研一批、儲備一批。
二是加強人才戰略支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源頭活水。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堅定不移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配套“新”型高質量人才,推動我國人才結構從以量為主到以質取勝。要堅持“帶土移植”和“厚土培植”相結合,加強人才引進力度,優化人才培養方式。在加強人才引進力度方面,堅持自主培養這一人才來源的主渠道。完善自主培養體系,要用好高校特別是“雙一流”建設高校這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聯合校企培育本土化高新科技人才,促進科教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組合拳,堅定不移向人才、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要核心競爭力,讓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深度融合。同時,要擴大人才對外開放,使更多全球智慧資源、創新要素為我所用。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努力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將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優勢轉化為滔滔不絕的高質量發展勝勢。
三是推動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激發澎湃動能。綠色是高質量現代化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發展的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重點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發展。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科技引領、綠色低碳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壯大綠色環保產業。首先,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氣候友好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其次,打造知識型勞動者隊伍,培育能夠在美麗中國建設過程中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型人才,以及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工具的應用型人才,提高產業的綠色競爭力。最后,激勵企業加快數智化、綠色化、低碳化轉型,廣泛應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型生產工具,加快環保產業提質升級。
(作者:王成,系廣西師范大學副教授、廣西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區域實踐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