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央媒看安徽|《經濟日報》點贊安徽滁州:人才集聚激發科創活力
時間:2024-01-31 來源:“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梁睿 李思隱
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安徽滁州是傳統農業大市,但受制于高校及大型企業的稀缺,工業基礎相對薄弱。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推進,如何把握時代之機,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滁州適時交出的答卷。
“雖然當前光伏產業面臨行業調整,但得益于當地優良的營商環境,我們生產基地產能仍同比增長40%,實現銷售收入260億元。”滁州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付德臣說,2018年1月,光伏龍頭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滁州成立滁州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此后連續5年,這家企業年年追加投資,目前總投資已超百億元。
企業規模的擴大必然伴隨著人員需求的擴張。付德臣告訴記者,得益于政府有關部門的積極協助,有效緩解了擴產帶來的技術人才需求壓力。“僅是通過和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合作開設的‘隆基訂單班’,就累計為我們輸送了80多人。”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打造工業強市的底氣,需要人才強市的支撐。近年來,滁州緊扣八大產業鏈和“新三樣”發展,廣泛摸排企業人才需求,定期發布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同時,根據市內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校企牽線搭橋,通過校企“訂單”培養等手段,想方設法解決企業技術人才需求難題。
近日,記者來到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展廳,一塊展板引人注意。展板內容介紹,目前該公司電池量產效率突破26%,在申專利100余項。“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需要過硬的研發團隊,他們的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25%,研發團隊碩士以上學歷占比80%。”該公司運營總監任軍利說,“在尖端人才上,政府有關部門通過院士來滁州等方式有效幫助我們聘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都有為擔任公司高級顧問。依托高層次人才的加入,快速提升了企業研發水平,目前我們已被列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
高層次人才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滁州打造校地合作平臺,累計選派近百名高校教授去企業擔任“科技副總”,加強校企交流;打造科創承載平臺,發揮獵頭公司、商學協會、人才工作顧問等紐帶作用,加強研發平臺創建,吸引高端人才項目入庫孵化;打造區域交流平臺,扎實推進與南京、蘇州及長三角人才聯盟城市等地交流合作,助力產才對接,促進人才聚集。數據顯示,2023年滁州新建成院士工作站7家,新建海智專家站10家,新獲批省級企業研發中心41家。
人才招得進,也要留得住。在滁州華瑞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半導體高級工程師高立華向記者展示了一張銀行卡。與一般銀行卡不同,這張卡正上方印有“亭城英才卡”字樣。“這是我剛到滁州時,政府工作人員給我的。在停車、餐飲等方面都有專屬權益。”高立華說,“不僅如此,政府工作人員還專門建微信群,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困難可以直接反饋。”
高立華所說的“亭城英才卡”只是滁州人才服務體系中的一個縮影。通過大力優化親商敬才環境,滁州不斷匯聚八方優秀人才。一方面,市縣均成立企業服務中心和人才發展促進中心,并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人才服務窗口,開發數字人才服務平臺,提高人才服務效率;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工作生活保障,建設園區人才公寓1.3萬套,與部分優質醫院建成醫聯體,引入部分優質中小學,做好子女就學、家屬隨遷等服務保障,解決人才對住房、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的后顧之憂。同時,對于人才創業培育,當地設立3億元“天使投”基金等方式助力人才創業,并選派優秀企業管理人員赴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進修等舉措助力人才培育。
滁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周文芳表示,近年來滁州頂格落實推進人才工作,緊扣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教育鏈四鏈融合育才引才,堅持利用平臺、項目聚才用才,優化服務環境惠才留才,專項引才指標連續兩個季度全省第一。2023年,滁州市新引進院士、博士等高層次人才670人,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3.6萬人,已連續兩年獲得“中國最佳引才城市”稱號。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