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焦點新聞|履職盡責擔當作為 為全面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貢獻力量
時間:2024-01-26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范孝東
陶明倫、何樹山、王翠鳳、楊光榮、劉明波、韓軍、魏曉明分別參加代表團審議
連日來,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陶明倫、何樹山、王翠鳳、楊光榮、劉明波、韓軍、魏曉明分別到各自所在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陶明倫在參加淮南代表團審議時說,《政府工作報告》總結成績客觀全面,確立目標切實可行,工作安排重點突出。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工作要求,把《政府工作報告》各項安排部署貫徹好、落實好,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補短板、拉長板、鍛新板,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要加快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抓好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法規貫徹實施,強化首位產業的帶動力,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品結構,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價值鏈高端邁進;大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做好助企紓困、要素保障、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等工作,構建惠企服務工作機制。
何樹山在參加馬鞍山代表團審議時說,《政府工作報告》總結成績實事求是,部署工作措施有力,是一個求真務實、凝心聚力、鼓舞干勁的好報告,完全贊同。2023年,全省上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扣打造“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和建設“七個強省”奮斗目標,認真執行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決議,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馬鞍山與全省一樣,去年經濟社會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績。2024年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工作要求,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奮力開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局面。
王翠鳳在參加蚌埠代表團審議時說,《政府工作報告》全面貫徹中央戰略決策及省委工作部署,緊扣打造“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和建設“七個強省”奮斗目標,緊扣安徽發展所需、人民所愿、政府所能,認真總結過去、布局當前、謀劃長遠,充分體現了政治高度、發展力度、民生溫度,是一個彰顯“穩”的底氣、“進”的銳氣、“立”的豪氣、“破”的勇氣的好報告,完全贊同。去年,全省上下堅定信心、難中求成,多項重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經濟社會發展交出了非常亮眼的成績單。今年預期目標切實可行,工作安排科學務實,抓住了發展的“牛鼻子”,體現了自身的嚴要求,相信在省委堅強領導下一定能夠克難而進、再創佳績。
楊光榮在參加六安代表團審議時說,報告全面總結去年發展成果,科學謀劃今年目標任務,政治站位高、發展成績優、推進舉措實,是一個高舉旗幟、求真務實、催人奮進的好報告,完全贊同。當前,安徽發展正處于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六安要搶抓新興產業發展新賽道,鞏固延伸優勢產業,增添發展新動能。要大力實施“千萬工程”,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搶抓“融長入圈”機遇,用好長三角優勢資源,積極融入合肥都市圈,找準對口合作結合點,把發展機遇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實效。要保持生態優勢,守牢綠水青山底色,讓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新優勢。
劉明波在參加銅陵代表團審議時說,報告通篇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是一個把握大勢準、民生情結深、創新精神足、實干導向明的好報告。一年來,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緊扣打造“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和建設“七個強省”奮斗目標,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1萬億的新突破。銅陵市堅持“發展為要、項目為王、實干為先”,新舊動能轉換高效、科教興市建設有力、民生福祉更加殷實,生產總值增長約6%,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新的一年,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迎難而上、真抓實干,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
韓軍在參加池州代表團審議時說,《政府工作報告》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省委十一屆五次、六次全會精神,全面回顧了2023年安徽省錨定打造“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和建設“七個強省”奮斗目標所取得的驕人成績,科學謀劃部署了2024年全域發展11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和目標舉措,思路清晰、亮點紛呈,充分展示了安徽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銳意進取姿態,完全贊成。將進一步強化代表履職培訓和服務,助力人大常委會進一步提升工作質量和水平,更好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引領廣大代表開拓創新、團結奮斗,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貢獻力量。
魏曉明在參加淮北代表團審議時說,《政府工作報告》政治站位高、把握方向準、視野開闊理念新,是一個符合中央精神、契合安徽省情、振奮人心的好報告。過去一年,淮北市轉型質效全面提升,克服改革發展難題,各項工作可圈可點。下一步,要按照會議部署,找準與市情的結合點,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增加發展動力和活力。要充分發揮開發區、平臺公司、高校的作用,加速釋放發展動能,積極打造新經濟增長點。要加快打通交通瓶頸,抓好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出行環境,助力高質量轉型發展。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