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安徽:內外兼修 老區煥發新活力
時間:2024-01-18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彭園園
——安徽省扎實推進大別山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
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區,大別山革命老區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片英杰輩出的紅色土地,也是一片充滿生機的發展熱土。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新時代大別山革命老區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新階段進一步振興大別山革命老區指明了方向。
對口合作壯大產業
走進位于六安金安經開區的六松現代產業園,一邊是新項目如火如荼建設中;另一邊,正在趕工的生產線上機器轟鳴。這個三四年前正式投用的產業園,充滿了朝氣和生機。
安徽艾科智創是一家來自上海市松江區的企業,主要生產高端不干膠材料、大型涂布生產設備等。自2021年落戶,如今已擁有7條自動化工藝生產線,年產值有望達到3億元。公司負責人葉代露說:“上海市與六安市全面對口合作,讓企業在落地過程中享受到了金融、土地指標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這也讓企業的發展信心十足。”
2022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其中,上海市與六安市對口合作。
在與上海市開展全面對口合作后,六安市按照“上海研發+六安制造、上海市場+六安產品、上海總部+六安基地、上海企業+六安資源”的“四+”合作路徑,在園區、農業、文旅康養、教育醫療等多領域合作取得新成果,攜手打造了一批具有標志性、示范性的合作項目,合作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
去年以來,六安市新引進上海加工制造業項目27個、總投資217.1億元;136家規上企業與上海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訂單金額達39.1億元、增長28.1%;13家醫院、33所學校與上海市醫院、學校開展合作共建。
產業合作是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關鍵紐帶。《方案》明確,要全面加強產業合作,共促承接產業轉移和產業轉型升級。支持上海與六安細化對口合作實施方案,鼓勵安慶等其他大別山革命老區城市主動對接長三角地區城市探索開展對口合作。推動六安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支持安慶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支持上海與六安按照“一區多園”模式共建產業園。
去年前三季度,安徽大別山革命老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58.2億元,同比增長5.8%。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安徽大別山革命老區要抓住這一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立足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優勢互補、錯位發展。
夯實基礎改善民生
1月2日上午,新年首個工作日,合肥至武漢高鐵(安徽段)正式開工建設。
合武高鐵連接安徽、湖北省,線路起自合肥鐵路樞紐合肥南站,經過安徽省六安市區及金寨縣等地,再接入在建的滬渝蓉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
連接六安與安慶的六慶鐵路是安徽省皖西南地區城際客運通道的組成部分,也是大別山革命老區對外聯通的重要通道。去年12月,六慶鐵路岳西段的紅線用地批復手續全部批復完成,六慶鐵路蓮花段工程開工。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區域間實現跨行政區協同發展的前提條件和基礎保障。時空距離的縮短,對大別山革命老區而言,將帶來無限的發展機遇。尤其對充分發揮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等多個國家戰略政策疊加優勢,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不僅合武高鐵、六慶鐵路加快建設,去年,上海至武漢高速公路無為至岳西段建成通車,引江濟淮一期航運工程全線實現試運行,S22天天高速公路安慶至潛山段開工建設,新改建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約524公里,實施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約1400公里,內聯外暢交通體系加快形成。
在重點水利工程方面,安徽省去年下達大別山革命老區重點水利工程投資計劃69.4億元,開工建設引江濟淮二期、沿淮行蓄洪區等其他洼地治理、淮河流域一般行蓄洪區、史河安徽段防洪治理等工程。因地制宜推廣鄉村電氣化,去年建成115個鄉村電氣化示范項目,推動用電容量增加315萬千瓦、同比增長33.7%。全面提升農村電網供電能力和服務水平,去年新建5G基站3381個,累計建成5G基站近1.4萬個,行政村5G網絡通達率達到99.97%。
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關乎民生福祉,是新時代推進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必備條件。
《方案》進一步明確,要健全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共同提高內外聯通能力。開工建設沿江通道合肥至武漢段,加快建設六安至安慶等鐵路,有序拓展區域路網覆蓋。加快國省道干線跨省路段提質改造,實施省際高速公路暢通工程。協同推進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建設,提升水運主通道航運能力。支持重大水利工程、主要支流治理等項目建設。傾斜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農村及偏遠地區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有條件的區域部署升級千兆光纖網絡。
“紅綠”相宜振興有路
說起安徽紅色旅游,金寨、岳西等大別山革命老區,是繞不開的“打卡地”。金寨縣境內先后爆發立夏節起義和六霍起義,組建了12支紅軍隊伍,10萬兒女參軍參戰,誕生了59位開國將軍,被譽為紅軍搖籃、將軍故鄉。岳西縣曾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八軍鄂豫皖三年游擊戰爭時期的大本營。
這些紅色旅游如何開發?各地下足了功夫。
去年,安徽首個紅色元宇宙沉浸式演繹文旅綜合體項目——“十萬劇場”在金寨縣湯家匯鎮正式落成。以上海市對口合作六安市為契機,奇創旅游集團與金寨縣達成文旅產業戰略合作,促進金寨縣智慧文旅、IP標桿項目、文旅產品創新等方面發展,參與金寨全景全時數智沉浸式紅旅小鎮項目的一體化打造,“十萬劇場”即是重點項目之一。
在岳西縣鷂落坪村,當地把紅色資源和“避暑游”結合起來,開起了100多家農家樂,帶動農民致富,鄉村振興。通過深挖紅色文化、生態資源優勢,打造精品景區、線路和活動,往日的貧瘠山區變為享譽國內外的紅色旅游勝地。
2023年,安徽省積極傳承弘揚老區革命文化,4條線路入選20條“長三角革命文物主題游徑”,6條線路入選全省15條紅色研學線路。
繼續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共促文化旅游發展。《方案》提出,要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與長三角結對城市和周邊中心城市共同建設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紅色研學基地。支持黃岡、信陽、六安等城市合作共建大別山生態文化旅游發展帶,加強跨省生態保護和文化旅游合作。
巍巍大別山,不僅紅色資源豐富,“綠色家底”更是厚實。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安徽省去年安排老區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專項資金5.45億元,推動提升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完成人工造林11.2萬畝、退化林修復25.1萬畝、封山育林41.2萬畝、森林撫育49.7萬畝,建設農田防護林網14.4萬畝。積極推進霍邱縣西山林場碳匯試點建設。持續開展水土流失治理,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8.2平方公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保護,完成117個行政村環境整治、86個鄉鎮政府駐地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175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66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任務。
《方案》提出,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加強生態空間管控,加強沿江、沿淮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加大力度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和推進農村環境整治等工作,加強江河源頭集水區等重要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和河道生態治理修復等。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老區正在加快綠色轉型步伐,在共筑生態安全屏障的支撐之上,探索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綠色振興的新路子。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