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安徽淮北:推動調研成果轉化為實際工作成效
時間:2024-01-10 來源:“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許康 吳永生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安徽省淮北市結合自身實際,聚焦“轉型發展、急難愁盼、松綁減負”形成調研報告521篇,通過召開市委常委調研成果轉化專題會議示范帶動、建立每周調度調研轉化落實制度定期推動等方式,切實推動調研成果轉化為“企業有感、群眾有感、基層有感”的實際成效。
淮北市主要領導學習踐行“四下基層”優良傳統,赴淮北高新區調研重點項目建設并召開現場辦公會。攝影:黃鶴鳴
聚焦轉型發展,將“企業有感”落到實處。淮北市以調研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圍繞優化營商環境開展調查研究,推動政策咨詢、業務申報、資金兌現“一站式、全流程”服務,推進出臺“即申即享”“免申即享”政策158條,兌現“免申即享”政策65條、1.23億元,惠及企業380家。以調研推動融資政策優化,出臺《淮北市促進企業上市(掛牌)及直接融資的若干政策》《金融支持淮北市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淮北市產業扶持政策清單》等政策文件(完善機制)113項,創新推廣“人才貸”“畝均英雄貸”“設備購置貸”“專精特新貸”等金融產品,推動制造業貸款余額達159.35億元,較年初增長72.46%。以調研推動體制機制優化,開展“體制機制改革、平臺載體提質、畝均效益提升、對外開放提速、發展動力賦能、承載能力提檔”六大行動,深化“畝均論英雄”“標準地”、商事制度、“證照分離”全覆蓋等改革,實施招投標領域營商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常態化機制化治理招投標領域制約市場公平競爭等突出問題。
聚焦“急難愁盼”,將“群眾有感”落到實處。淮北市弘揚“四下基層”作風,現場辦公解民難。市委常委帶頭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深入鎮(街道)、開發區、企業、學校、醫院等基層一線調研,到信訪工作聯系點帶案下訪、政務服務中心現場辦公,現場接待信訪群眾22批,為群眾解決道路出行安全隱患、小區綠化不合理、農村供水水質保障、養老服務改革、城市“停車難”等問題57件。完善“每日民聲”機制,暢通渠道解民憂,建立平臺聯建、信息聯通、督辦聯動、難題聯調、效果聯評工作機制,推動問題線索“清單化”、內部運轉“程序化”、交辦整改“閉環化”,有效督辦人民網書記信箱、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網絡輿情信息、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群眾來訪、媒體監督等途徑群眾訴求。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淮北市已編報《每日民聲》69期,為群眾辦結勞動和社會保障類、市場監管類、城鄉建設類等突出問題323件。緊盯“問題清單”銷號,成立專班解民盼,組織參學單位認真編制、動態更新調研發現問題清單,定期調度調研成果轉化運用推進情況,成立住建、發改、民政、教育、文旅等部門參與的工作專班,以專班推動優化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推進嵌入式居家養老、助力產教融合等問題清單轉化落實,目前已解決相關問題64個。
聚焦松綁減負,將“基層有感”落到實處。淮北市完善工作機制,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履行職責的實施意見》,印發城鄉社區履行職責事項清單、指導縣(區)修訂完善其轄區事項清單,編制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正反面典型案例8例,推動基層自治組織減負、增能、強基。印發《淮北市不應由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事項清單的實施意見》,編制《淮北市村(居)出具證明清單》,明確村級組織出具證明的種類范圍、具體式樣、辦理程序和操作方法,村、社區困難證明事項數量降幅60%和28.8%,居住證明事項數量降幅65.6%和27.2%,減證便民工作初顯實效。同時,制定《淮北市村(社區)辦公場所掛牌目錄》,開展規范村級組織和工作機制掛牌專項整治,嚴格落實“4塊牌子+2處標識+9個內部標牌”要求,以鎮(街道)為單位對308個村(社區)各類門牌標識進行集中清理,村級組織和工作機制掛牌數量大幅減少。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