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安徽: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
時間:2023-12-27 來源:“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
——各地黨員干部群眾熱議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
“民有所呼、我必呼應”“錨定打造‘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建設‘七個強省’奮斗目標”“拓展生態‘高顏值’到經濟‘高價值’的轉化路徑”……12月25日,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的目標與要求,在全省各地黨員干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真抓實干、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應有貢獻。
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全會強調,當前,安徽正處于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要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高質量發展這個硬道理,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找準安徽定位,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把安徽發展放在黨中央對安徽的戰略定位上、放在全國發展大格局中思考謀劃,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起于科技創新,成于新興產業。合肥市科技局局長范進表示,當前,合肥正奮力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以科技創新變量催生新成果,推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蓬勃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實踐中,合肥正加速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人工智能發展,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奮力當好全省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今年以來,蚌埠市禹會區加速布局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持續培育壯大鏈條,鞏固提升產業優勢,空天智造產業園目前已簽約9個項目,計劃總投資29.8億元。“我們將不斷加大原創性、引領性技術研發投入,持續開展重點產業強鏈補鏈行動,進一步夯實基礎、補齊短板,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和創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蚌埠市禹會區科技經濟信息化局局長李成龍說。
六安市金安區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零部件產業集群,入圍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這是六安市首個汽車產業領域的國字號榮譽。六安市金安區經信局局長張新彬告訴記者,全會的召開,為全區下一步工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金安區將聚焦提質增效,構建企業培育新格局;聚焦優勢,突破擴大產業發展新增量;聚焦數字賦能,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
廣德市委常委、新杭鎮黨委書記馬亮說:“我們將認真學習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發揮毗鄰蘇浙兩省的獨特優勢,把做強工業經濟作為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加快補鏈延鏈升鏈建鏈,推動精細化工等優勢產業提升、汽車輕量化材料等新興產業集聚、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增效,奮力建設長三角工業強鎮。”
找準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連接點、融入點、突破點
全會指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安徽提供了最大機遇、最大動能、最大紅利,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堅持上海龍頭帶動,學習滬蘇浙之長,找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連接點、融入點、突破點,加快推動形成全省全域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滁州市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堅決貫徹全會精神,在思想理念、規劃編制、營商環境等方面向滬蘇浙地區對標學習、精準銜接、等高對接,加快推進頂山—汊河、浦口—南譙兩個新型功能區建設發展,以此帶動、促進全市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步伐。”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管委會副主任程永政說,兩個新型功能區均與南京簽署了“1+2”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共編規劃、共設基金、共建園區、共同運營。
“蕪湖利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契機,在上海等先發地區打造一批‘人才飛地’,通過柔性引進等形式集聚高層次人才資源和優勢創新資源,開創‘近悅遠來’的人才工作新局面。”蕪湖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劉天魁告訴記者,當前,蕪湖正處于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奮力走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路的關鍵期,對人才的渴求更加迫切,蕪湖市將把人才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主動順應人才與創新要素集聚的新趨勢,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淮北市杜集區委書記尹農綱表示:“我們將不折不扣落實好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決策部署,緊扣‘三地一區’戰略定位,高位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快杜集區段園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全力把政策機遇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實效。”
長三角文旅一體化正加速推進。黃山市文旅局黨組書記、局長吳小勝說:“‘大黃山、創未來’是2024年黃山文旅工作的主基調,我們將以大黃山建設為工作主線,努力構建統一的大黃山營銷體系,實現大黃山游客服務‘一碼游’、數字監管‘一張網’。”
切實保障改善民生,讓惠民政策落細落實
全會強調,要完善“民聲呼應”工作機制,有效破解惠民政策“落不細”、為民服務“跟不上”、群眾意見“上不來”等問題,多辦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好事。
阜陽市潁州區程集鎮黨委副書記楊中文說:“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為下一步鄉鎮基層工作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徑。我們將持續抓好主題教育,落實好‘四下基層’要求,不斷完善民聲呼應機制,堅持黨支部工作聯系點制度,經常性下村走訪、入戶下訪,堅持人民至上,辦好群眾信訪,切實把群眾利益維護好、把群眾訴求回應好、把群眾困難解決好,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讓基層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銅陵市銅官區朝陽社區黨委書記、服務中心主任趙清表示,將深刻領會、全面貫徹會議精神,做好做實老舊小區改造、便民停車、老年助餐等為民辦實事項目,持續改善提升小區居住環境,便利群眾生活。
今年以來,亳州市譙城區創新開展“民聲呼應·暖心走訪”工作。截至目前,全區開展暖心走訪150.4萬余戶次。譙城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朱義軍表示,將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持續在“回應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上下功夫、出實招,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馬鞍山市企業服務中心負責人何韜介紹,今年該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企聲響應”專項行動,切實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促發展。開展精準服務,定期深入企業走訪調研,以“點對點”服務為企紓困解難,推動各項惠企政策措施直達企業。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