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中國式現代化面對面⑧:法治興則國家興——如何理解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時間:2023-09-25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人類為什么需要法律?這個看似簡單、想起來又很復雜的問題,實質上反映了人們對法律的本質、作用和精神的追問。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法律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產生活的發展而產生的,特別是在階級和國家產生之后,相對系統的成文法開始出現。法治是衡量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法治愈發達,文明愈進步。尤其是近幾百年的世界歷史表明,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國家要走向現代化必須走向法治化。
法治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事業發展全局中來謀劃和推進,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邁出堅實步伐。黨的二十大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對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法治道路堅定走
法治屬于上層建筑,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與一個國家特定歷史條件下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不同國情、社會制度和歷史文化傳統的國家,法治道路必然不同。從當今世界范圍來看,并沒有一條“包打天下”的法治道路,即使同在西方國家法治框架內,也存在著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差別。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必定要走自己的法治道路。
從歷史看,我國法治道路有其形成的必然邏輯。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在摧毀國民黨舊法統的基礎上,開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比如制定了“五四憲法”和婚姻法、土地改革法、選舉法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規,設置了相應的司法機關,為我國法治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礎。改革開放后,我們汲取法治建設的經驗教訓,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各方面的法律制度,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規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為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新時代以來,法治中國建設按下快進鍵、駛上快車道。我們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持續開展全民普法,不斷夯實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以立法為例,截至2023年6月,我國現行有效法律297件、行政法規600件、地方性法規1.3萬余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梢哉f,過去十年,是我國法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十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的十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二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其中,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政治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法治中國建設的行動指南。這3個方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本質的規定,確保了我國法治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走出一條好的法治道路不容易,關鍵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边@條道路凝結著我們黨和人民法治理論和實踐的全部智慧,必須堅定自信、保持定力,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
法治體系強骨干
中國古人講“法者,治之端也”,說的是法律的制定和實施是國家治理的開始。隨著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法律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從我國政治建設的實踐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這一體系是居于重要地位的骨干工程,具有基礎性、穩定性、長遠性的作用。
從法治建設本身來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千頭萬緒,涉及方方面面,必須有一個總抓手來總攬全局、牽引各方,使各項工作協同推進、形成合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就是這個總抓手,依法治國的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它“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和要害,體現了我國各領域改革發展對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個系統全面、邏輯嚴密、內涵豐富、內在統一的科學體系。其中,包括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個由“4+1”組成的“五大體系”,既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涵蓋了法律制定與法律實施、法治運行與保障機制、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等各個層面、各個環節,貫穿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全過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之所以在我國國家治理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是因為它具有鮮明特點和突出優勢。它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相統一,確保黨領導人民依法治理國家,確保依法保障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使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它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相銜接,一體建設國家法治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使兩套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系的體系相輔相成,形成國家治理的強大合力;它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發揮法治對道德的保障作用,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實現良法和美德的相互補充、法治和德治的效果集成。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苯ㄔ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個龐大而艱巨的長期任務,涉及黨和國家事業的各個方面,與經濟社會發展進程有高度的相關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必須隨著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完善。
法治中國進行時
人類歷史表明,國家的強盛往往是同法治相伴而生的。什么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時候就國泰民安;什么時候忽視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時候就國亂民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健全的社會主義法治的有力保障。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也是法治中國建設深入推進的重要階段。
在科學立法上,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立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第一道“工序”,必須發揮好這個“開路先鋒”的引領作用,這樣才能夯實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于核心位置,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必須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更好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活動的拓展,必須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統籌立改廢釋纂,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努力使我們的法律立得住、行得通。
在嚴格執法上,扎實推進依法行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如果有了法而不嚴格執法,法律就成了“紙老虎”和“稻草人”,也就失去了效力。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在我國,大約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規和幾乎所有的行政法規的執法工作,都是由行政機關來承擔的。近年來,我國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提速,“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水平普遍提高,各級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明顯增強,廣大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越來越強。法治政府建設越深入,人民群眾才能越滿意。我們將在以前工作的基礎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智能高效、廉潔誠信、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
在公正司法上,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有句名言:“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縣命也。”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是維護人們安全感的重要屏障。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多地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維度延伸,從而對推進公正司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嚴格公正司法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繼續把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向深入,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全民守法上,加快建設法治社會。“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边@句出自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法諺,形象地說明了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內心的擁護和信仰。只有大力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才能構筑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現在,我們正在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必須以此為抓手,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誠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1912年,青年毛澤東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學校讀書時的一篇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中寫道:“法令者,代謀幸福之具也?!狈ㄖ蔚呐d衰,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幸福安康。新時代新征程上,法治中國建設的加速推進,必將為新時代中國全面走向現代化、億萬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