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安徽金寨南溪鎮:“四個課堂”讓宣講“聲”入人心
時間:2023-09-13 來源:“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張心洋
“黨的二十大,指航程,各族人民齊響應,共同致富謀發展,祖國面貌處處新……”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南溪鎮丁埠村的古樹下,周邊群眾圍坐在一起,聆聽六安市鄉村名嘴孫偉用小品快板的形式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現場氣氛熱烈,掌聲此起彼伏。
南溪鎮在學習宣傳黨的理論中,創新宣講方式,建強用好土味課堂、點單課堂、流動課堂、實踐課堂,扎實推動黨的理論在基層走深走實、落地生根。
“土味課堂”講實效接地氣。為提升理論宣講實效,考慮農村農民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不熟悉普通話等因素,在宣講先進模范人物事跡時,志愿者們更加注重運用“土話”闡述黨的政策理論,把黨的創新理論和惠民政策講得更加“鮮活”起來。通過運用群眾聽得懂的“土話”,以聽得懂、聽得進的主題宣講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動,拉近了與群眾的關系,極大地提升了宣講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黨的聲音入腦入心,引領居民群眾知黨情、感黨恩、跟黨走。
“點單課堂”聚全員共參與。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契機,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收集群眾最關心的宣講內容。結合群眾學習需求“點單”,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實現融入生活、融入細節的精準化培訓。同時宣講團成員在宣講過程通過居民群眾當面提問、宣講員現場解答的互動式交流,直接走進群眾中去廣泛征求意見建議,收集群眾的想法和期盼,制定相應的宣講計劃,讓被動“聽課”的觀眾轉化為主動“點課”的參與者,讓理論學習、集體經濟、農業技術、產業發展、環境保護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更加入耳入腦入心,讓理論宣講聚人氣、同參與。
“流動課堂”送理論聚民心。一口鄉音,幾把凳子,把黨的理論課堂搬到黨員群眾“家門口”。南溪鎮秉承著群眾在哪里,宣講陣地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宣講團,以“流動課堂”為主要形式,把宣講課堂搬到基層一線,把田間地頭作為理論“課堂”,利用村民閑暇時間,以“拉家常”方式,用“家常話”講清“大道理”,做到學習生產兩不誤,讓群眾在這個過程中與歷史對話,與生活交流,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展現出理論的獨特魅力,激發群眾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面對面、心貼心地傳遞給廣大居民群眾。
“實踐課堂”看行動得成果。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關鍵看行動,最終看成效。南溪鎮持續深化“一線為民辦實事”活動,將主題黨日、新時代文明實踐、結對幫扶有效融合,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走訪的形式與村民互動,采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隱患、聚焦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等共性需求和普遍問題,累計收集問題4001件,現已辦結3221件。通過劃分責任網格,鎮村干部、黨員、志愿者深入片區、村組,開展電信詐騙、疫情防控、安全及環保等知識宣傳,走訪網格內孤寡失助老人等重點人群,2023年累計開展宣傳走訪2000余次。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陣地,組織文化站工作人員及文藝愛好者,開展送文藝、送政策、送書籍等系列活動150余場,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多閱讀、重家風、淳民風。“實踐課堂”從根本上推動了群眾工作上水平、解決問題出實招、轉變作風有成效、人民群眾得實惠,切實唱響新時代主旋律,為鄉村振興鑄魂強根、增添亮色。
南溪鎮聚焦“四個課堂”,實現了從“定期學”到“天天學”,從“黨員學”到“全民學”,有力推動理論宣講與群眾需求有效銜接,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們圍繞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組織鎮上的文藝愛好者創作了一批具有南溪本土特色的文藝作品,用群眾聽得懂、愿意看、能接受的方式,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后期我們將會把這些節目繼續搬上村晚、農民春晚的舞臺,讓群眾更真切地感受到黨的關懷。”南溪鎮黨委書記廖家喜說道。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