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堅定文化自信 牢牢把握文化發展自主權
時間:2023-08-18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丁兆丹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鮮明提出“文化主體性”的重大論斷,深刻闡釋了“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創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對于我們新征程上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主體性,則決定著一個國家民族能否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有了文化主體性,就有了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有了擔負新的文化使命的堅定與自覺。文化自主是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基礎,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
堅持獨立自主,鞏固文化主體性。一個國家民族的獨立性,以文化的獨立性為基礎,獨立自主的文化賦予每個國家民族以文化自我的精神內涵。失去了獨立自主精神,也就失去了文化主體性。獨立自主蘊含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深層結構和內在肌理中,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君子求諸己”“自勝者強”“君子以自強不息”等格言古訓傳承至今。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其發展史也是一部不斷保持和鞏固文化主體性的歷史。歷史一再告訴我們,失去主體性的文化,沒有前途和未來,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尊重。只有堅定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認同和自信,才會造就文化繁榮興盛。
堅持守正創新,鞏固文化主體性。文化是人類知識智慧的積累結晶,今日文化是歷史文化之延續,是文化發展更新之結果。鞏固文化主體性,既要薪火相傳,更要勇于創新。守正創新是鞏固文化主體性的內在要求。我們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黨,黨的百年奮斗凝結著我國文化奮進的歷史。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開了創新空間,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在堅持“兩個結合”中創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是當代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是鞏固文化主體性最鮮活的當代實踐。
堅持開放包容,鞏固文化主體性。社會生生不息,文明不斷演進,文化不斷更新。文化的生命活力,正來自持續的交流互鑒。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華文明幾千年來傳承不息,也正是源于它是一個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活態系統。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不僅要有中國氣派,還要有世界眼光。我們既要做好“古為今用”,也要做好“外為中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加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促進文明互學互鑒,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注入更強動力。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立足“兩個大局”,更需要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好文化發展自主權,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鑄牢自身文化的根與魂,不斷豐富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作者:丁兆丹,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