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滁州市:“百姓名嘴”宣講聚民心
時間:2023-08-02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羅寶
“上世紀60年代初,上海、江蘇、安徽等地3000位孤兒入內蒙古,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同胞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深厚感情。如今,每年都有上千名內蒙古學子到安徽來上學,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為安徽的跨越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就是這些學子中的一個……”日前,在滁州市南譙區舉辦的一場“譙梁夜市”文明實踐活動中,烏衣鎮大同圩村選調生楊添講述“新滁人的時空之旅”,贏得一陣陣熱烈掌聲。
“小伙子講得不錯,很感人!滁州的發展需要‘新滁州人’‘老滁州人’一起參與!”觀眾李學紅稱贊道。
如今在滁州市,像楊添一樣開展常態化宣講的基層“百姓名嘴”有4000余名,其中有專家學者、退休黨員、黨校教師,也有模范好人、志愿服務典型、文藝骨干、“新鄉賢”等。他們以基層文化站、農家書屋、田間地頭、廣場街巷、農家院落為舞臺,結合自身經歷和身邊人、身邊事,用群眾的語言、接地氣的方式進行宣講,讓黨的理論、政策深入人心。
為了給“百姓名嘴”開辟最基層、最前沿的宣講陣地,滁州市整合資源,建成135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深挖基層閑置資源,因地制宜建設238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為提升宣講水平,該市還舉辦文明實踐宣講骨干培訓班、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亭城百姓說”——滁州市首屆“百姓名嘴”宣講選拔賽等,孵化“百姓名嘴”,培養“名嘴”骨干,推動“燎原式”傳播。截至目前,全市已開展宣講類培訓交流活動600余場次,萬余人受益。
“革除婚喪陋習俗,樹立文明新風范,和諧社會正能量,點贊……”6月21日,退休教師陳吉芳、鄧家芳等人自編自演的三句半《移風易俗譜新篇》,在鳳陽縣2023年“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文藝演出暨“滁州市移風易俗行為規范”宣傳教育活動中上演,將黨的方針政策、社會上的好人好事以及移風易俗等內容融入戲曲表演,深受歡迎。
文藝愛好者吳越萍、石秀梅、高德榮、謝紹玲等主動加入全椒縣“襄水鄉音”文藝宣講志愿服務隊,自編、自導、自演《古今話節儉》等20多個文藝作品,用民歌、舞蹈、黃梅戲、廬劇、快板大鼓等形式,走街串巷開展宣講,唱出群眾“心里話”,唱響黨的“好聲音”。
天長市秦欄鎮新華社區“百姓名嘴”趙永玲,返鄉成為一名職業農民,擔任當地農業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并加入巾幗青年宣講團。今年“三八”婦女節,她受邀出席南京都市圈科技創新巾幗行動,以“一粒米的成長歷程”為題進行宣講,展現了新時代新農人的風采。
滁州市積極拓寬宣講形式,采用故事宣講、民歌、揚劇、淮河大鼓、快板等形式,每年開展基層宣講上萬場次,一刻鐘宣講、抱團科普、青聽兵語——百名功勛老戰士講黨史、小伍說書等項目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宣講品牌。
該市還通過組建愛心商圈、公益集市、暖企聯盟以及開展“積分兌換服務”等舉措,為優秀宣講員提供免費體檢、免費乘公交、技能培訓、消費減免等禮遇,給予創排節目獎扶資金,并協調專業團隊進行業務培訓。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