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安徽合肥廬陽區:筑牢多元化宣講陣地 讓黨的聲音“扎根心田”
時間:2023-07-10 來源:合肥先鋒網 作者:張春燕
近年來,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逍遙津街道立足實際,堅持“強載體、強隊伍、強形式”的理論宣講工作思路,通過打造宣講陣地,發揮人才優勢,創新宣講模式,真正讓黨的理論、政策深入人心,扎根心田。
打造宣講陣地,讓“小陣地”搭建“大舞臺”。充分依托“街道、社區、小區黨員陣地”三級平臺,以“自建陣地+整合資源”相結合的方式,整合資源、共建共享,先后建成7個固定宣講陣地、12個駐地單位宣講點的宣講基地,N個實踐站和實踐點宣講陣地,總面積高達3000余平方米。先后利用安徽省政府老干部活動中心、合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合肥銀泰中心、新華書店、易道教育等駐地機關企事業單位活動場地,作為理論宣講共駐共建基地。廣泛開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思政·智庫”“用紅色信仰開創新時代事業”“聽勞模講‘初心故事’”“初心講堂”“從黨性傳承中感悟黨員‘心學’”等主題宣講活動48場次,覆蓋轄區居民4000余人。讓小區居民黨員在家門口就能聽到黨的聲音,真正實現了用“小陣地”搭建“大舞臺”,不斷將宣講陣地向基層延伸。
組建宣講隊伍,讓“小宣講”發揮“大作用”。充分整合轄區人才資源,組建成立紅色宣講團隊。吸收轄區德才兼備、素質優良、能力強,且熱愛宣傳事業和擅長宣講工作的專家學者、基層黨組織書記、社區老黨員、青年先鋒模范、勞動模范、駐點干部、企業優秀干部、巾幗模范等人才成立基層宣講團,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框架,構建橫縱交互、多維交叉、全面立體的理論宣講體系。建立榮譽激勵機制,從宣講內容、時長、聽眾反饋效果等方面設定量化指標,選拔優秀宣講員給予相應的公益項目資金補貼,從而激勵宣講團成員持續提升業務素養,著力打造“高精尖”講師隊伍。定期通過主題黨日、“三會一課”或重大節日,深入企業、社區、樓宇、學校等開展分眾化、互動化、全覆蓋宣講,并且到各社區進行“涼亭微宣講”“露天廣場宣講”“街巷宣講”“花園讀書會宣講”“先鋒講壇”等形式多樣的理論宣講活動,讓“冒熱氣”的理論以“接地氣”的方式深入人心,目前轄區內專職宣講人員3名,兼職宣講人員31名。
創新宣講模式,讓“小模式”繪就“大藍圖”。立足于傳統宣講,創新多樣宣講模式。找準宣講切入點,立足于本地實情,以面對面宣講會議、“宣講+走訪”“宣講+展覽”“宣講+串巷”等生動活潑的形式展開,力求宣講內容通俗、清楚、形象、生動。如定期帶領社區及企業黨員們到轄區內四牌樓商圈、江淮大戲院、淮河路橋、李鴻章故居陳列館、倪映典烈士紀念碑、飛騎橋、威武門、時雍門等紅色資源實地參觀走訪,通過現場體驗、展覽、圖書等不同形式來傳承紅色基因,生動講解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史跡。積極推廣菜單式宣講、互動式宣講等入腦入心的宣講方式,根據轄區黨員群眾關注什么,想聽什么,宣講隊就“精選配餐”來講述,實現團隊“供給側”和黨員群眾“需求側”的精準對接,讓黨員干部坐得住、聽得懂、記得牢,實現宣講通俗化、大眾化。并聯合廬陽區“一線為民”駐點干部定期召開黨群議事會,收集黨員群眾不同群體關注關切的民生和社區熱點話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解讀、解剖、解疑”,拿身邊的經典案例來一一展開,與轄區黨員群眾互動互答,做到宣講形式嚴謹且生動,引發群眾思想共鳴和情感認同。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