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新時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時間:2023-06-20 來源:《七月風》 作者:夏捍東 陳 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青年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為重要工作,在新的偉大征程中,必須高度重視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斷創新內容、形式和載體,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爭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主要經驗和做法
(一)把握戰略性,重要地位更為凸顯。省委高度重視青年工作,與時俱進研究青年成長規律和時代特點,扎實抓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省委主要領導出席共青團安徽省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主題團日活動并講話,主持召開全省高校黨建及意識形態工作會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和高校黨委書記會議,出臺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等文件,從體系建設、政策扶持、培養培訓、評價激勵等方面加以明確。落實省委領導聯系高校制度,將思想政治工作納入高校領導班子綜合考核、政治巡查和意識形態專項檢查。成立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累計投入3800萬元,開展智慧思政平臺建設和試點高校應用能力提升建設,打造中心帶動、全省聯動的網絡思政主陣地。組建高校思政課教指委、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指導委,組建600余人思政教育教學專家庫,加強重大思政教育理論和實踐課題研究。
(二)著眼全局性,工作體系更為完善。省委將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納入省委宣傳思想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一把手”負總責,高位推進工作落實。省委宣傳部牽頭協調,推動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結合省委機構改革的契機,單獨設立思想政治工作處,統籌規劃全省思想政治工作。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精神,印發《省直部門責任清單》,指導各市制定具體舉措,確保思想政治工作主體責任落實。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在8所省屬高校探索建立信息共享、問題共研、活動共辦、成果共用的部校聯動機制。加強主動協調,持續用好機關、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聯席(聯絡)機制,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分析研判不同領域青年群體的思想動態和心理變化,及時發現問題,制定對策措施。
(三)體現廣泛性,形式內容更為豐富。靈活運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通過“面對面、鍵對鍵、心貼心”的方式,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圍繞“強國復興有我”主題,在全省中小學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將“四史”融入升旗儀式、讀書競賽、入團入隊等活動中,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抓住電視劇《覺醒年代》熱播契機,合肥市精心打造“延喬路”思政教育打卡地,安慶市一中開辦“延喬班”,組織開展紀念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省政研會在全國率先推出“思政安徽”抖音公號,用短視頻講小故事、以小故事喻大道理,視頻總播放量超過3億次,粉絲達20余萬人。省委網信辦首發歌曲《2035是這young》,并同步開展手勢舞話題征集,全國上百所高校參與,話題量2.4億次。此外,還上線專題網頁,針對中小學生,運用“實景重現+動漫卡通”形式,制作《安徽省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宣傳手冊》,引導青少年自覺成為網絡正能量的引領者、傳播者、捍衛者。
(四)提高精準性,方法手段更為有效。探索分時、分類、分眾工作法,因地、因人、因事、因時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阜南縣苗集鎮圍繞農村青少年法治教育、青年回鄉創業、關愛留守兒童等主題,利用農閑時節、節慶日和好人評選等時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了解掌握法規政策,堅定干事創業的信心。銅陵市幸福社區將思政教育的觸角延伸至商圈樓宇、公園廣場、農貿市場、樓棟大廳,用好社區理論宣講達人,開通“幸福微社區”公眾號,構建起社區特色的“黨課新課堂”、“433”遠教工作模式等,推進思政教育走深走實。在疫情防控中,共青團合肥市委員會號召團員青年進小區、上道口、駐車站,投身防疫一線開展志愿服務,共計10493人報名,4647人次參與服務,累計服務時長23235小時,讓廣大青年在社會實踐中體驗人生“大思政課”。
二、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一)外部滲透與內部壓力并存,廓清思想迷霧帶來新挑戰。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一方面,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全球形勢復雜嚴峻,“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的對比愈加鮮明。但是西方敵對勢力絕不愿看到中國“風景這邊獨好”,必然在意識形態領域變本加厲,把青年一代作為工作重點對我國進行滲透和破壞。另一方面,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青年群體在學業、就業、創業、置業等方面承受著較大壓力,這些民生領域的矛盾需要時間在發展中逐步解決,但如果不有效加以防范,極有可能向意識形態領域擴散,給青年人的思想造成混亂。
(二)思維活躍與認知有限并存,凝聚思想共識帶來新挑戰。如何主動走近青年、傾聽青年,如何真情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如何悉心教育青年、引導青年是時代賦予的課題。一方面,青春天性賦予廣大青年激情、活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青年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觀念新穎、興趣廣泛,探索未知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強,對實現人生發展有著強烈渴望。另一方面,青年閱歷不廣,也容易從自身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現實困難,不可避免會在理想和現實、主義和問題、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致使他們的思考往往存在局限性,甚至產生“世人皆睡,唯我獨醒”的錯覺。
(三)思潮激蕩與圈層隔離并存,傳播主流價值帶來新挑戰。近年來,消極腐朽文化和錯誤思潮得到有效遏制,社會輿論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但我們仍須時刻警惕,謹防死灰復燃。一方面,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發展,互聯網上思想文化相互交織、價值觀念多樣雜陳,當代青年作為互聯網“原住民”,不同程度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喪文化、宅文化、小確幸、佛系、躺平、擺爛等亞文化侵蝕。另一方面,為了彰顯個性、倡導自我,青年以網絡為主要陣地、以興趣與情感為核心紐帶,形成了“飯圈”、“古風”、“電競”、“二次元”等不同圈層,這些圈層具有很強的封閉性、排他性,有的甚至遠離主流價值觀念,潛藏的疏離風險值得警惕。
(四)訴求多樣與方法單一并存,提升工作質效帶來新挑戰。生長在和平年代的中國青年,多數沒有經過艱苦環境的考驗和復雜斗爭的歷練,有些人個人想法多,利益訴求多,擔當意識不強,奉獻精神不足。一方面,當代青年在人生成長的不同階段,面臨著畢業求職、就業創業、社會融入、住房需求、醫療衛生、婚戀交友、子女教育、老人贍養等方面急難愁盼問題,實際訴求帶來的負面情緒和現實困擾,制約了思想問題的有效解決。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大思政”格局尚未完全形成,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和資源共享平臺建設還不夠完善;有些單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簡單,存在“一招鮮、吃遍天”的現象,沒有因地、因人、因事、因時制宜開展教育;有些思政課教師理論功底不深、責任意識不強,教學形式單一、內容單調、手段滯后,學生的抬頭率和點頭率不高,影響思想政治工作質效。
三、幾點建議
(一)強化政治引領,以真理偉力感召青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加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首要任務是引導廣大青年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幫助他們準確把握其基本觀點、核心要義、科學體系、根本要求,深刻感悟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偉力和實踐偉力,做到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有計劃、分層次、多形式地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闡釋解讀和具象轉化,著力把深道理講淺、大本子讀薄,將徹底的理論講徹底、鮮活的思想講鮮活,讓黨的創新理論在青年群體中做到全覆蓋。適應不同年齡、職業、經歷青年的認知特點和接受習慣,有針對性地加強理論宣傳普及,不斷增強學習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二)講好黨的故事,以百年奮斗鼓舞青年。黨的百年奮斗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用好黨史這本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就是用好我們黨已經作出的正確“解答”,教育引導新時代青年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繼續砥礪前行。持續開展“四史”宣傳教育,用好用活各類紅色資源,探索創設全景式、體驗式、沉浸式方法路徑,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正確闡釋理想和現實、主義和問題、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的相互關系,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堅守理想信念,唱響青春贊歌,勇當時代先鋒。
(三)聚焦立德樹人,以價值理念塑造青年。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青年學習工作生活,成為他們日常的行為準則。重視加強實踐鍛煉,切實將廣大青年的價值追求與國家建設發展的火熱實踐結合起來,積極組織志愿服務、社會調查、勤工助學等活動,用好社會大課堂辦好“大思政課”。重視發揮榜樣力量,加大對時代楷模、最美人物、勞動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的培樹宣傳力度,讓廣大青年學有榜樣、行有示范。重視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有針對性地開展網絡精神文明教育,不斷完善共建共治的工作機制,引導廣大青年自覺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堅持潤物無聲,以文化沃土滋養青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有資源稟賦,為青年一代培根鑄魂。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將其作為新時代樹新風育新人的價值引領。用好重要傳統節日,開展非遺研究,創新展覽展示,推動文物活化利用,引導青年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爭做時代新人。豐富優秀產品供給,對標廣大青年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加大力度推進文藝精品特別是網絡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在潛移默化中激發青少年昂揚向上的時代風貌。構建良好文娛生態,加大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力度,切實營造積極向上、充盈正氣的文藝生態,幫助青年自覺抵御腐朽落后文化、西方不良文化的滲透和影響。
(五)樹牢底線思維,以堅決斗爭贏得青年。堅持發揚斗爭精神,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當前,全球形勢復雜嚴峻,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滲透破壞從未停歇,將工作重點瞄準青年一代。因此,必須從保持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戰略高度來認識爭取青年、贏得青年的極端重要性,以自覺的斗爭實踐打開新天地、奪取新勝利。善于用青年易于接受的語言和方式闡述黨的主張,引導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學會在各種思潮交融交鋒中把握主流,在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抓住本質。善于精準把握廣大青年的成長成才需求,破解他們在現實中的各類急難愁盼問題,引導他們克服消極負面情緒,感受溫暖明亮的氛圍,滿懷信心向前奮進。
(六)著眼后繼有人,以使命任務召喚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正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黨的二十大為我們描繪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各級黨團組織要幫助廣大青年明確時代主題,找準前進方向,擔起歷史使命,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通過澆花澆根、育人育心,真正成為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激勵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執筆人:夏捍東、陳 磊)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