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學習實踐|安徽明光:“四位一體”沉浸式宣講讓黨的聲音潤民心
時間:2023-02-01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孟一凡
近年來,明光市主動適應本地群眾表達偏向與接受習慣,注重多維度、分眾化傳播,探索出“四位一體”全面融入群眾生活的“沉浸式”理論宣講方式,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傳”入千家萬戶,“播”到田間地頭,“走”進百姓心坎。
“灌輸”到“對話” “小板凳”打破距離感
老墻根前傳思想,大楮樹下話文明。明光街道“老墻根”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利用群眾茶余飯后間,愛帶小板凳,圍坐楮樹下,老墻根前“拉呱”聊天、協商議事的特點,已在各村組間組建多支轄區志愿服務隊伍。志愿隊伍由黨員、鄉賢、“五老五青”人員為主,轄區各界人士參與。在收集群眾需求,化解百姓矛盾的同時,他們開展多場宣講活動,內容圍繞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黨史學習教育等,讓理論宣講“聲”入人心,參與群眾達8000余人。
讓群眾感興趣、聽得懂、記得住,用“圍坐而談、你問我答”的對話方式,以此為探索方向,近年來,明光市已打造出“老墻根”“店小二”等一系列宣講活動,深受群眾喜愛。帶上小板凳,公園游園、街頭巷尾、田街地頭、農家小院都能成為宣講臺,鄉音、大白話、土語也皆能闡釋黨的創新理論,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好聲音,讓宣講的親和力和實效性得到大大提升。
“口述”到“影像” “多媒體”增強感染力
發揮融媒體,同“屏”共振傳播優勢,明光市融合本土紅色資源,制作線上宣講課程、黨史微視頻等,在微信微博、可視廣播等載體全面刊播。
開設“明·說”“暖民心見行動”“跟著‘學習強國’學黨史”……150余個宣講短視頻,圖文并茂、視聽融合,增強了理論宣講的趣味性、感染力,實現了“網、微、端、屏”多重觸達,提高了覆蓋面,增強了感染力、親和力、影響力。
“少數”到“群演” “親友團”畫好同心圓
為把黨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打通理論宣傳的“最后一公里”,明光市整合資源,引燕筑巢,從教師、老黨員、社區工作者、村民理事會成員等群體中選拔了百余名有理論基礎和宣講能力的一線工作者,組成“飛燕”宣講團。他們通過“紅色故事+四史”“身邊故事+道理”“文藝作品+理論”等形式開展理論宣講400多場次,受眾50000余人次,有效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除了“飛燕”宣講團,明光市通過堅持黨員干部帶頭、先進典型引領、群眾積極參與,已組建了市委理論宣講總隊和“薪火”“紅燭”“巾幗”“稅先鋒”等多支專業宣講團,發揮“親緣”“地緣”“人緣”社區親情關系,將專業“宣講團”轉化為人人參與、人人學習、人人宣講的“親友團”。2022年以來,各類宣講隊伍深入城鄉開展“舉旗幟·送理論”“把道理送進心中”等宣講活動3000余場。
“理論”到“實踐” “新服務”凝聚向心力
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載體作用,明光市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融媒體中心融合發展,投資300多萬元改建了“兩中心融合綜合體”,構建了1個縣級中心、17個鎮級所、152個村級站、150個自然村莊實踐點、25個城市社區紅色驛站文明實踐點廣泛輻射的多級聯動格局,將理論宣講的觸角延伸到了自然村莊,培育了市鄉“納涼集市”、稅務部門“明稅青鋒”、文聯系統“文藝輕騎兵”、社科系統“抱團科普”等一批文明實踐品牌。
明光市稅務局“明稅青鋒”志愿服務隊積極應對疫情影響,深入企業開展“稅惠政策送上門、網格服務零距離”活動,宣傳惠企稅費政策,為企業送去減稅降費“大禮包”,助力市場主體健康發展。此外,明光市將理論宣講和政策宣傳融入志愿服務、文藝活動、“政策趕集”,以快板、舞蹈、相聲、琴書、書畫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實現了“舞臺變講臺、劇本變課本”,做到陣地迸出活力、活動送到身邊、理論送進心里。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