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皖美這十年|安徽:穩糧保供 筑牢“壓艙石”
時間:2023-01-01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史力
到去年,安徽省糧食生產已實現“十八連豐”,近3年來全省每年糧食種植面積均超1億畝——
全省計劃播種小麥4280萬畝、油菜690萬畝——聚焦穩糧擴油,確保完成今年秋種面積任務
今年午收時節,習近平總書記給太和縣種糧大戶徐淙祥回信,親切勉勵種糧大戶們多種糧、種好糧,進一步激發了全省上下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在徐淙祥看來,秋種是午季豐收基礎:“首要任務就是種足種滿,保障面積不減少?!?/p>
徐淙祥是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今年秋種除了自己安排的1000多畝小麥外,他所在的合作社預計還將服務秋種上萬畝。
在阜陽,大規模的秋種預計將于10月初展開。“我們已將任務逐級分解到縣鄉村,落實到主體和田塊,確保不折不扣完成任務?!备逢柺修r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侯子建介紹。
眼下,秋糧陸續開鐮收割,秋種安排也在有序展開。9月8日到9日在阜陽召開的全省秋種工作現場會提出,今年全省秋種將確保完成播種小麥4280萬畝、油菜690萬畝?!靶←湣⒂筒嗣娣e不低于上年,這是秋種的首要任務,也是底線要求?!笔∞r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省委、省政府已把油料生產提升到與糧食同等重要地位,秋種安排了100萬畝油菜擴種任務。對此,盧仕仁強調,淮河以南承擔油菜擴種任務的11個市要立即著手謀劃,抓緊安排播種地塊,把有限的耕地資源用足用好、種足種滿。
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末安徽省糧食總產就站上800億斤臺階,躍居全國第4位,到去年已實現“十八連豐”。連年豐收的重要經驗就是穩面積。近3年來,全省每年糧食種植面積均超過1億畝,高于國家下達的任務,且呈現逐年增加態勢。
秋種中,各地將突出發揮各類社會服務組織的作用,大力推廣“大托管”。鼓勵全省2萬多個耕種3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帶動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
優化品種結構,“精耕細作”挖掘糧食生產潛能——實現產量與質量、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品種結構與播種質量,不僅影響產量,而且直接與農民種糧效益掛鉤。今年秋種,安徽省將繼續大力調結構,推行“精耕細作”,提高綠色生產水平。
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局局長張韙告訴記者,秋種中各地將因地制宜安排好弱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品種小麥的區域布局,優化品種結構,優先推廣抗耐赤霉病的小麥品種,抗耐菌核病和耐寒性好的油菜品種。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條件,擴大優質專用小麥和雙低油菜的比例,提升優質化水平。
在播種管理上推行“精耕細作”,深入挖掘農業生產潛能。秋種小麥、油菜機播水平要分別達到93%、50%,實現一播全苗,確保苗齊苗壯。通過推廣逐年深旋耕方式,提高整地質量。適期適墑適深播種,提高播種質量。加大智慧農機應用力度,推廣精準整地作業,擴大旋耕施肥播種鎮壓一體化作業面積。
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專家李金才介紹,經過多年實踐探索積累,安徽省已經在小麥品種選擇、水肥運籌、病蟲害防治管理上形成了科學系統的模式?!霸谑褂酶弋a穩產抗逆優質專用小麥品種基礎上,通過集成先進技術,推廣綠色綜防關鍵技術,實現小麥產量與質量、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李金才說。
在油菜生產中,將針對稻茬油菜茬口緊張的矛盾,合理搭配水稻、油菜品種,調整種植方式,提高全年糧油產量。
“因地制宜采用油菜精量播種機和無人機飛播技術,并根據土壤墑情和播期調整適宜的播種量與播種方式,努力實現油菜一播全苗?!卑不帐∮土献魑锂a業技術體系專家周可金介紹。
推行規模化種植,安排優質專用麥3200萬畝以上——推進“按圖索糧”,打造優質專用糧油“升級版”
上季夏糧生產中,阜陽市潁州區依托5家加工企業,實施優質專用糧訂單生產,收購價格高于市場價0.1元/公斤左右,農民增收顯著。
據了解,上季夏糧全省共落實優質專用小麥3178.67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74.27%,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小麥單品種萬畝片369個;單品種整建制鄉鎮99個,比上年增長一倍以上?!鞍磮D索糧”讓全省農民增收超30億元。
“優質專用糧食已經成為安徽省糧食生產的優勢和特色,受到農業農村部肯定和農戶普遍歡迎。今年要進一步提高糧油供給質量和效率,打造優質專用糧油升級版,全省優質專用小麥面積要安排3200萬畝以上?!笔∞r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局副局長曹高飛表示。
打造“優質專用”升級版,就要大力推行優良品種規模化種植。
今年秋種中,阜陽市將嚴格落實“按圖索糧”,大力推廣單一品種種植,創建15個優質專用小麥單品種整建制鄉鎮、38個單一品種萬畝示范片,確保優質專用小麥面積占比75%以上,實現“單種、單收、單儲、專用”。
全省各地將科學布局優質專用糧油生產基地,將建設任務和訂單生產落實到田塊和生產經營主體,構建專業化生產格局。大力推進專用小麥、優質油菜單一品種的整建制規?;N植,鼓勵整縣、整鎮推進,注重做好集中連片作業和統一管理。省市縣分級共建“按圖索糧(油)”升級版示范田。
“皖北平原地區示范田面積1萬畝以上、江淮丘陵及皖南山區示范田面積5000畝左右?!辈芨唢w介紹。
突出標準化生產。各地計劃依托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集成落實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開展糧油生產高產競賽,打造一批高產百畝攻關田、千畝示范方、萬畝示范片,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
據安徽金沙河面業公司測算,相比小農戶分散種糧,該公司旗下的專業合作社,通過統一采購農資每畝降低成本約30元;通過人力、機械整合進行大地塊耕作,每畝降低成本約100元。2022年合作社小麥畝均產量高于普通農戶種植產量100斤左右,每畝增效300多元。
突出產業化發展。安徽省各地大力開展“雙招雙引”,加大已認定的256個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力度,加快發展產值超千億元的小麥綠色食品產業,引進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溢價能力的糧油龍頭企業,加快培育糧油產業化聯合體。在糧油產品的系列化開發和精深加工上下功夫,積極發展專用性、功能性和特色產品。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