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學習實踐|袁媛:黨的二十大精神“唱”起來
時間:2023-01-01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張岳
袁媛在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溫暖的午后陽光下,工地上飄出陣陣清新悠揚的唱腔,很多農民工紛紛圍過來駐足聆聽。日前,黨的二十大代表、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小梅花團副團長袁媛,來到中鐵上海局三公司合肥創智天地項目施工現場,向工友面對面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聽說工友們愛聽黃梅戲,我就把工友們特別關心的鄉村振興、就業等內容融入戲曲,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黨的二十大精神。工友們可喜歡啦!”袁媛笑著說。
在工地上干了20多年的農民工黨員計玉慶,頭一次現場聽到以戲曲形式宣講黨的創新理論。“黨代表水平就是高!講得準,講得透,大家能聽得懂,喜歡聽。”計玉慶難掩興奮地說。
從北京回來后,袁媛一刻也沒有停歇,在排練舞臺、基層社區、建筑工地,經常看見她與群眾面對面、零距離宣講的身影。
別看袁媛是舞臺上的“女一號”,但每一次宣講她都做足了功課、下足了功夫,什么樣的聽眾準備什么樣的宣講,什么樣的場合采取什么樣的風格……無論在哪,不管面對的是誰,袁媛都會精心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確保宣講走“新”更走“心”。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無論是黃梅戲舞臺,還是宣講現場,都是同一個道理。”袁媛說。
根深才能葉茂,宣講也要“排練”。每一次宣講前,袁媛都悄悄地預演很多次,根據不同的宣講對象把核心句子“拎”出來,開頭和結尾都是不重樣的。
談起自己的宣講心得,袁媛娓娓道來:“開場時以黃梅戲為引,我會先唱一段《共產黨宣言》,再結合自己的入黨故事,分享這些年大家生活發生的新變化,這樣就很自然地宣傳了黨的二十大精神。”
工地變講堂,戲曲來宣講。黃梅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瑰寶,也是安徽地方重要文化名片。從第一次挑大梁擔任女主角詮釋《紅梅贊》里的“江姐”,袁媛用十年時間創作紅色題材黃梅戲。
“黃梅戲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特色。作為文藝工作者,要用心用情創作優秀劇目,緊跟時代需求,讓傳統藝術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在守正創新中保護和發展黃梅戲文化。”袁媛說。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