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報告解讀|老年人樂享晚年是中國式現代化應有之義
時間:2023-01-01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楊惠茹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作為全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人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都作出了重要貢獻,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他們樂享晚年是中國式現代化應有之義。
一、黨的領導是根本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正是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黨領導包括老年人在內的中國人民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走好新時代新征程的老齡工作之路,必須繼續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老齡工作方針,始終不渝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老齡工作的政治性、全局性、戰略性、多元性、復雜性,決定了只有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才能把準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推進改革,構建老齡工作大格局,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人民至上是一貫宗旨。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正是因為緊緊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駛上了“快車道”。我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2022年1月起實施全國統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9%以上。截至2022年6月,全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納入健康管理643萬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老年人614萬人,接受醫養結合指導和心理干預老年人442萬人。加快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縣級及街道(鄉鎮)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站建設全覆蓋,村級養老服務站覆蓋面近30%,建成老年食堂(助餐點)6018個。新時代10年,我省遴選全國“敬老文明號”166家,安徽省“敬老文明號”358家,“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85個,“安徽省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200個,長三角康養基地15家,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康養基地44家。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我們要繼續在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等方面久久為功、善作善成,保障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三、辯證思維是根本方法。辯證思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方法。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過程中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克服極端化、片面化,是深刻領悟、系統把握和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鍵所在,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老齡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老齡工作“?!薄皺C”并存。一方面,“十四五”時期,老齡化程度、老年人口撫養比將雙雙持續提升,人口老齡化與失能老年人增多、高齡少子化、家庭規模小型化、純老化等交織共存,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另一方面,我省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優勢明顯。省委、省政府一直將老齡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省委書記鄭柵潔、省長王清憲多次作出批示,提出明確要求。我省融入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發展格局實現了從“總量居中、人均靠后”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歷史性跨越,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逐漸增強,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以及現代醫學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也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拉動內需、擴大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帶來了新的機遇。因此,要積極看待老齡社會,積極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四、系統觀念是工作方法。老齡工作事關億萬老年人、家庭福祉和國家發展全局,涉及社會方方面面。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齡工作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出臺的《安徽省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實施方案》以及我省“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要求,構建包括老年人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撐、“銀發經濟”、老年友好型社會在內的五位一體的老齡工作體系。作為衛生健康(老齡)工作部門,要高站位推進全省老齡工作,多舉措構建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全方位加強老年健康服務。實施老年醫學??企w系建設工程,建成1個省級老年醫學中心和2個區域老年醫療中心,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比例超過80%,每個縣(市、區)至少有1所護理院(中心),力爭每個設區的市建設1所二級及以上老年醫院、康復醫院,推動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康復醫學科門診。開展優質醫養結合示范創建,“十四五”時期全省建成不少于30個優質醫養結合示范縣(市、區)、100個優質醫養結合示范機構、500個優質醫養結合示范中心。發揮參謀助手、綜合協調作用,研究制定工作清單,建立季調度、年評估機制,完善工作臺賬,持續跟蹤督辦,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五、斗爭精神是力量之源。伴隨新中國第二次“嬰兒潮”時期的出生人口步入老年期,我省老齡化速度加快,“十四五”時期新增老年人口將達到“十三五”時期的1.5倍,2025年全省常住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1431.1萬人,較2020年增長28.4%。面對更為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形勢、更為艱巨的應對任務,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要扎實推進理論武裝,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為指導,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等能力,不斷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真正鍛造成為烈火真金。要講求斗爭藝術,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開展工作,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有效搶抓機遇,綜合施策、精準施策,推動新時代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