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報告解讀|吳慶華:因其艱難而成其偉大
時間:2023-01-01 來源: 作者:吳慶華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
“我們的現代化既是最難的,也是最偉大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如是說。誠然,無論是“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是“走和平發展道路”,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每一項具體任務的推進都有可能伴隨許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也正是因其艱難,我們的現代化才更顯偉大。
這種“難”,體現在我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上。這一人類現代化的“超大樣本”如何去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任務疊加帶來的巨大挑戰又該如何去應對,需要我們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
這種“難”,體現在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上。那些在現代化進程中,導致貧富分化、中產階層塌陷、社會撕裂等問題的現代化不是我們追求的現代化。我們的現代化,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而是以人民至上為邏輯起點,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著力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絕不允許出現兩極分化。
這種“難”,體現在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上。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那種資本肆虐、物欲橫流的現代化我們不能要。我們的現代化,既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把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有機統一起來。
這種“難”,體現在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上。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的現代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這種“難”,還體現在我們的現代化要走什么路的選擇上。世界近代史上,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地實現現代化,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為人類文明所不齒。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摒棄叢林法則、不搞強權獨霸,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通過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從一個“現代化的遲到國”躍升成為“世界現代化的增長極”,黨的百年奮斗偉大成就特別是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雄辯地證明,中國式現代化這條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因其艱難而成其偉大,艱難與偉大,是辯證統一的。我們堅信,新時代新征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就一定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