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 · 黨代表說”廣播電視宣講(二十)
時間:2022-11-21 來源:“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
編者按
橙黃橘綠,丹桂飄香;九州同慶,四海歡歌。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0月16日至10月22日在北京隆重召開。
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中共安徽省委講師團、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黨代表說”廣播電視宣講,邀請安徽省出席黨的二十大代表分享親身經歷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的大會盛況,分享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的報告的心得體會,分享見證過去5年工作和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的深刻感悟,分享展望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宏偉藍圖轉化為美好現實的堅定信心,著力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合到崗位中、體現到行動上、具體到實踐里,滿懷信心豪情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安徽力量。
從11月1日起,“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黨代表說”廣播電視宣講,在“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總書記思想在安徽”頻道,安徽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FM103.6上午8:00、中午12:00、下午18:00及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相關欄目播出,可通過“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學習強國”APP——電臺——聽廣播——安徽之聲、安徽衛視ATV客戶端——直播——廣播——綜合廣播、安徽衛視在線收聽收看。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動能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黨的二十大代表楊安國,現任安徽叉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今天由我來宣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動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在把握世界發展潮流、人類命運走向上展現出的深邃智慧,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寬闊胸襟,體現了開放中國的責任擔當、智慧中國的守正創新、文明中國的天下情懷。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一帶一路”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形成了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向世界展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廣闊前景。
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排頭兵、主力軍,安徽國資國企積極應對風險挑戰,搶抓海外市場機遇,聚焦國家重大需求、聚焦關鍵核心技術、聚焦主責主業,加大國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動能。截止到今年9月底,安徽國資已經有11戶省屬企業累計在境外實施投資項目51個,投資額379.77億元,實際完成投資298.79億元。2019-2021年,省屬企業克服相關國家地區新冠疫情、政局動蕩、俄烏沖突等不利影響,累計實現境外投資利潤總額14.83億元。
就叉車集團來說,我們認真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先后與德國永恒力集團、德國采埃孚集團在技術研發、產品制造和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我們投資設立四大海外中心,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專業化銷售服務機構,產品銷往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在更大規模、更高水平和更寬領域參與全球競爭的產業基礎和競爭能力。今年1-9月,公司整機出口59520臺,同比增長21.70%,出口銷售收入33.24億元,同比增長54.40%,海外銷售收入占比達到27.88%,較去年同期提高9.6個百分點;此外,我們還主持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探索工業車輛行業在新能源、新技術和新產品等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彰顯了我們堅定不移走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體現出作為中國工業車輛行業領導者的責任和擔當。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面對百年變局,我們必須全面學習把握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堅持以內為主、以內促外、內外聯動、齊頭并進,堅持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既謀劃長遠,又抓好當前工作,強化拉高標桿狠抓落實的執行力,奮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宣講代表
楊安國同志,現任安徽叉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黨的二十大代表。多年來工作在科研和生產第一線,政治立場堅定,思想素質過硬,有豐富的企業經營管理經驗。任職以來,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作為立企之“本”、治企之“策”、興企之“道”,以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核心競爭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用實際行動彰顯國有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中共安徽省委講師團、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
責任編輯:張緒梅 高林
執行編輯:柏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