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安徽合肥:用好“口述史” 賡續紅色基因
時間:2022-04-21 來源:“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殷驍
近年來,安徽省不少青年積極收集整理、傳播紅色故事,并從中收獲寶貴精神財富,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老黨員講好“活黨史”,青年人從中受教育——
近日,合肥市五里墩街道年輕工作人員聆聽轄區老黨員講述投身“兩彈一星”事業的經歷。 記者 殷驍 攝
紅色故事 感人至深
“王老多次提到,我只是個普通戰士,沒做什么大事。”4月13日,談起采訪轄區95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王道明,合肥市蜀山區五里墩街道青陽路社區黨委副書記、青年宣講員柏雪感慨地說。王老年事已高,卻思路清晰、待人熱情,很愿意與后輩分享革命故事。回憶到動情處,他總是激動得聲淚俱下,一旁的年輕人也跟著落淚。
五里墩街道轄區內紅色資源豐富,合肥市軍隊離退休干部第三休養所、第四休養所、核工業二二一離退休人員管理局合肥管理處等單位共有離退休人員1200余人。“很多參與、見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的老同志都80多歲了,很多人平時沒有機會訴說這些往事。我們就動員年輕人把他們的光輝事跡發掘整理出來、傳承下去。”五里墩街道黨工委委員朱紅英告訴記者。
2017年,青陽路社區黨委從轄區老同志中選取有突出歷史貢獻的先進典型代表,挖掘整理他們的革命故事,形成口述歷史資料。2019年,五里墩街道成立先鋒宣講團,組織55名街道、社區年輕工作人員,分為8個小組,系統開展紅色口述史相關工作。
“合肥和平解放那天,由于金寨路較窄,解放軍卡車經過時,不小心撞斷了一戶人家的門頭。后來,部隊主動找到這戶人家,提出賠償請求,被戶主婉拒了。周圍百姓都說,人民軍隊就是不一樣,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接受合肥市廬陽區三孝口街道“走讀老城宣講”活動的年輕人訪問時,市民李國安回憶說。
“提前接到通知,將有重大活動需要學生沿路迎接。我就組織了長江路第二小學的一些高年級同學在當天來到金寨路,沒想到見到了毛主席,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件事。我的嫂子還作為講解員,接待了參觀省博物館的毛主席。”通過83歲退休教師馬恒維的回憶,三孝口街道的年輕居民了解了1958年9月19日,毛澤東主席在金寨路、長江路接見20萬人民群眾的往事。
2020年,三孝口街道發起“走讀老城宣講”活動,現有12名宣講員,他們走訪老城區老住戶、老黨員,整理紅色記憶,并針對青少年、機關單位工作人員等群體推出走讀線路,幫助大家感受合肥紅色歷史文化脈絡。
吸收“養分” 傳承精神
為采訪好老黨員、老英雄,五里墩街道的年輕人非常認真。采訪前,他們在離退休干部所在管理單位支持下,搜集相關資料,組員充分討論采訪流程、確立現場采訪分工,最終由主采訪人與老人交流,其他組員負責拍照、拍攝視頻、文字記錄等工作,事后再系統整理。一份紅色口述,通常需要一到兩個月整理完成。
“有的老人聽力下降、思維有些遲鈍,就要降低語速,說話盡量大點聲。為了不打擾老人生活,我們爭取一次采訪完。”在采訪了20多位轄區老黨員、老英雄后,柏雪總結出挖掘紅色口述史的經驗。老人們的回憶,把大家再次帶回那些波瀾壯闊的歲月。前一天還并肩戰斗的戰友,可能第二天就犧牲在沖鋒路上。很多老人為了“兩彈一星”事業長期隱姓埋名,連親人至今都不知道他們有過這段經歷。“與老人們相比,我們在思想意識、意志品質等方面都差得很遠。現在我很少抱怨,因為和他們經受的艱辛相比,我工作中這點困難算什么?”柏雪說。
自2019年合肥市蜀山區筆架山街道山水名城小區黨支部成立以來,該小區王亞平、浦惠英兩位老黨員已先后4次向小區黨支部捐贈款項,分別用于小區建設、疫情防控、定向救助等方面,最近一次捐款是在今年3月底。“岳父母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樸素感情、對黨和國家事業的關心,既打動了全家人,也讓很多年輕人深受教育。”二老的女婿蔡立告訴記者。近年來,兩位老黨員多次應邀赴學校、機關單位開展革命故事宣講,他們的事跡也被相關方面收集、整理。
“抗戰期間,王老冒著被熟人指認的危險開展地下工作,浦老為了保護部隊信息,在山上隱蔽了整整3天。這些不僅是紅色記憶,也是指引我們做好本職工作的動力。每當遇到困難,受到委屈,我都會以二老為榜樣,拿出韌勁,克服困難、堅持到底。”山水名城小區黨支部書記張其凱告訴記者。
“向青少年轉述老人們的回憶,再帶著他們參觀、走訪老城區的地標建筑和點位,接受紅色歷史文化熏陶,讓我對生活了幾十年的城市又有了全新認識。我們年輕人有責任、有義務接過老一輩的接力棒,把城市建設得越來越好!”三孝口街道走讀老城宣講隊導賞員張世玲說。
擴大規模 用活資源
最近,五里墩街道“先鋒宣講團”被評為全省“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2021年,該街道青陽路社區紅色口述史館建成,由崢嶸歲月、紅色記憶、榮耀勛章、主題教育四大板塊組成。該館被作為五里墩街道紅色宣講陣地,用于開展黨史教育活動、黨員干部職工教育,現已接待參觀20余場。近期,紅色口述史館正在提檔升級,已收錄的104位紅色人物傳記將錄入多媒體查詢機,供參觀者閱讀查詢;設置紅色宣講區域,為參觀者提供與紅色人物面對面交流平臺,并收集更多紅色物件。同時,該街道將繼續以紅色故事匯、淠河路英雄故事宣講為抓手,線上推出一批紅色教育課程,營造全方位、立體化宣傳氛圍,吸引更多年輕人。
“我曾參與地方志編寫工作。而與之相比,‘走讀老城宣講’活動形式更新穎、覆蓋面更大、影響力更深。我們將把它作為一項長期工作,發掘更多紅色資源。”三孝口街道黨群工作部主任潘昕告訴記者。最近,“走讀老城宣講”活動負責人張瑞和同事們探訪出在十棵椿(在今霍邱路附近)成立的合肥城區內首個黨小組的情況,并得知該黨小組發起人童漢章的后人仍然健在,現正通過相關方面積極聯絡,準備對童老后人進行口述采訪。張瑞表示,下一步將制作更多短視頻并通過線上直播等形式,讓紅色故事傳播得更廣。
隨著王亞平、浦惠英的事跡被越來越多的居民熟知,山水名城小區的紅色氛圍和凝聚力也顯著提升。前不久,小區黨支部與業委會發起疫情值班倡議,短時間內就得到居民積極響應,很多老黨員率先報名。12天內,25名居民順利值完48個班。張其凱等年輕黨員還主動承擔了7時至9時、17時至19時等人員進出較頻繁班點值守工作。“通過收集和弘揚兩位老人的事跡,轄區更多居民特別是年輕人受到了觸動和感染,并把老人的革命精神自覺投射到本職工作和公共事業中,讓我們非常感動。”筆架山街道黨工委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今后,該街道將進一步挖掘和整理紅色資源,號召基層黨員干部和轄區單位黨員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中,為祖國和人民多作貢獻。
責任編輯:張緒梅 高林
執行編輯:柏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