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
時間:2022-01-12 來源:阜陽日報 作者:李利新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全面總結百年黨史,把“堅持敢于斗爭”作為黨領導人民百年奮斗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之一,指出:“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恩賜的,而是通過不斷斗爭取得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于國家與民族危難之時,一出生就銘刻著斗爭的烙印。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斗爭中生存、在斗爭中發展、在斗爭中壯大、在斗爭中勝利,在千錘百煉中練就了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風骨,這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是中國共產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力量源泉。
保持憂患意識發揚斗爭精神
從2019年9月3日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廣大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到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指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勇于擔當作為”,到2021年6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三個絕不能”之“決不能丟掉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勇氣”,再到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并將“英勇斗爭”融入偉大建黨精神,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把“堅持敢于斗爭”總結為歷史經驗之一,習近平總書記胸懷大局觀、世界觀、歷史觀,從理論的、歷史的、實踐的維度,不斷告誡我們,要保持憂患意識,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古訓”。
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歷經磨難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不畏強敵、不懼風險,以強烈的擔當和巨大的勇氣作出歷史抉擇、開展堅決斗爭,領導人民迎難而上、從容應對,不斷取得勝利,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贏得了勝利,要大大方方地迎接勝利,但卻不能被勝利沖昏頭腦,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示我們深思蘇共垮臺的慘痛教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不會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
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斗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但必須清醒認識到,各種敵對勢力絕不會讓我們順順利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必須高度重視和切實防范化解各種重大風險。近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堅決斗爭、攻堅克難,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成功應對了全面從嚴治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掃黑除惡”斗爭、脫貧攻堅戰、防疫阻擊戰、抗洪搶險斗爭等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斗爭是不切實際的。”
依靠斗爭精神贏得未來
我們黨依靠斗爭創造歷史,更要依靠斗爭贏得未來。站在重要的歷史關頭和新征程的起點上,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將伴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有可以預見的,還有難以預見的。進行偉大斗爭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實現偉大夢想的必修課而不是選修課。不敢斗爭、不想斗爭、逃避退縮、妥協退讓,是不切實際的,只會招致失敗和屈辱。只有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贏得主動、贏得尊嚴、贏得發展。
我們要知重負重、勇于擔當,主動投身到各種斗爭中去,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沖突迎難而上,面對危機困難挺身而出,面對歪風邪氣堅決斗爭,不斷增強進行偉大斗爭的本領,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以“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定力,以“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能力,把握斗爭方向和斗爭主動權,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危害民族、國家、人民利益的,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不斷奪取新時代偉大斗爭的新勝利。
責任編輯:張緒梅 高林
執行編輯:柏堯